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封面

作者:蔡幸福著

页数:308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28602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对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这两位分别在中国和日本近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研究,对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教育思想本身及其影响和评价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并对其教育思想的深层价值和当代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追问,提出了自己的独立学术见解。

作者简介

p>
  蔡幸福,1966年8月生,湖北通山人。华
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
教育和中外教育交流研究。在《(比较教育研
究)》、《教育科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导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高教
与人才)》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关
于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思考)》、《(牧口常三
郎“创价教育”思想研究)》等论文被《(人民大
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参与
编写《(WTO与武汉)》、《(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
业发展)》等著作。参与论证国家、省市“十一
五”重点课题二十多个,主持、参与论证区级
“十一五”重点课题

本书特色

蔡幸福编著的《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主要内容有:研究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从寒门之子走向教育大师的人生历程,重点从本土文化的浸染、外国文化的洗礼、宗教文化的影响、亲身实践的结晶四大板块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整体勾画。本书从哲学、宗教与政治三个方面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石进行了分析。本书以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师等方面的论见为切入口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本书对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其影响与评价进行了论述。

目录

引论一、选题缘起二、研究价值(一)填补教育史上的一点研究空白(二)拓展视野,深化研究(三)扩大交流,增强了解,促进中日友好三、研究现状(一)关于陶行知的研究(二)关于牧口常三郎的研究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寒门之子走向教育大师–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的形成比较第一节 本土文化的浸染第二节 西方文明的洗礼第三节 宗教文化的影响第四节 亲身实践的结晶
第二章 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哲学、宗教和政治思想比较第一节 从唯心到唯物与从唯物到唯心–哲学思想比较一、陶行知:从唯心到唯物二、牧口常三郎:从唯物到唯心第二节 信仰基督、推崇佛教与笃信佛教–宗教思想比较一、陶行知:信仰基督、推崇佛教二、牧口常三郎:笃信佛教第三节 共和、民主、和平与和平共存、人道竞争–政治思想比较一、陶行知:共和、民主、和平二、牧口常三郎:和平共存、人道竞争
第三章 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上)第一节 培养“真、善、美”的人与培养创造“得、善、美”价值的人–教育目的观比较一、陶行知:培养“真、善、美”的人二、牧口常三郎:培养创造“得、善、美”价值的人第二节 “三创一改”与对生活加以干涉、指导–教育功能观比较一、陶行知:“三创一改”二、牧口常三郎:对生活加以干涉与指导第三节 “生活即教育”与走向生活、走近自然和社会–教育内容观比较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二、牧口常三郎:走向生活、走近自然和社会
第四章 陶行知和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下)第一节 “教学做合一”与讲求“方便”、讲究自然–教育方法观比较一、“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点金术”二、讲求“方便”、讲究自然–牧口常三郎的“金钥匙”……
第五章 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的性质与特点比较第六章 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价比较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融通与创新: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