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欣然
页数:3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13159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代击败中国的西方,起初引起中国人的反思,是他们的器械精良、武力强大。而郭嵩焘的时代特殊性,则在于他指出了中西胜负不仅由于器的良窳,更由于道的得失;中西对抗不仅关乎力量的抗衡,更是文明的竞争。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始从文明层面认识西方的时代思潮的转捩点。而通过对郭嵩焘生平与思想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他的独特眼光不仅从认识、观察西方中来,更来源于中国人自己内在思路的转变。郭嵩焘坚持“道”是普适的,力图消除中西二分的隔阂,去理解西方、理解文明。后世的新旧、中西之争,恰是他开启的新思路延续和变异的结果。拟申报后期资助或北京社科。
作者简介
李欣然,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师从罗志田教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历史学系。主攻方向为中国近代史,聚焦于思想、学术面相。发表了《争于庙堂的“道器”与“中西”:同治五、六年间的天文算学馆争》、《主客之形:一种看待中西对抗的持续视角》等文章。
目录
序言
前言
一 郭嵩焘与“道”的问题
二 中西、道器之间
三 有道攻无道?
四 拟西国于三代
第一章 读书应试
一 性格:无几微让人
二 词章:博学文
三 鸦片战争影响:反说约
四 理学:摧残增道力
第二章 书生即戎
一 从军:此生戎马真非分
二 万物违常理
三 江浙的观察:折人于夷
第三章 另类翰林
一 回京:朝廷当以通下情为急
二 翼赞君德
三 筹防天津:理势俱穷
四 反思庚申之变:是非曲直之理乱
第四章 乱时疆吏
一 巡抚:以挽回风俗为己任
二 洋务:开谕洋人易,开谕百姓难
三 与左宗棠反目:将相之别
第五章 明道经世
一 调和汉宋
二 礼贵礼意
三 经世:今日一沿周季之敝
第六章 洋务孤识
一 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
二 马嘉理案:势不足,尤恃理
第七章 观国觇风
一 《使西纪程》
二 观察西方:拟西国于三代
三 观察西方:有道攻无道?
四 使绝国与将相并重
五 与刘锡鸿龃龉:同室操戈
第八章 怀忧老臣
一 不可不谈洋务
二 闻富强之说而益滋惧
结论
一 富强本于政教
二 从道贯中西到道出于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一 郭嵩焘与“道”的问题
二 中西、道器之间
三 有道攻无道?
四 拟西国于三代
第一章 读书应试
一 性格:无几微让人
二 词章:博学文
三 鸦片战争影响:反说约
四 理学:摧残增道力
第二章 书生即戎
一 从军:此生戎马真非分
二 万物违常理
三 江浙的观察:折人于夷
第三章 另类翰林
一 回京:朝廷当以通下情为急
二 翼赞君德
三 筹防天津:理势俱穷
四 反思庚申之变:是非曲直之理乱
第四章 乱时疆吏
一 巡抚:以挽回风俗为己任
二 洋务:开谕洋人易,开谕百姓难
三 与左宗棠反目:将相之别
第五章 明道经世
一 调和汉宋
二 礼贵礼意
三 经世:今日一沿周季之敝
第六章 洋务孤识
一 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
二 马嘉理案:势不足,尤恃理
第七章 观国觇风
一 《使西纪程》
二 观察西方:拟西国于三代
三 观察西方:有道攻无道?
四 使绝国与将相并重
五 与刘锡鸿龃龉:同室操戈
第八章 怀忧老臣
一 不可不谈洋务
二 闻富强之说而益滋惧
结论
一 富强本于政教
二 从道贯中西到道出于二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