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尧岳等
页数:19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2561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护理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中医护理的专业素质,了解中医护理的内涵及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调研前期中医护理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是传承和创新。本教材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中医基本理论在中医护理的运用,达到中医药理论与中医护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二是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和理论特色,设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章节,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介绍;三是突出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关系,设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护理章节,将儒道文化、传统护理伦理道德以及干支历法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阐述;四是突出教材重要知识点,运用大量图表对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呈现,且每章有学习目标和复习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和思考理解。
作者简介
罗尧岳,男,教授,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研究》等课程教学及科研、临床工作18年,具备较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临床诊疗、教学及科学研究经验。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和著作4部,参编6部。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参与课题研究1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次以及省级教学成果奖1次。
目录
一、中医护理学概要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医护理导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护理
第一节 儒道文化
一、儒道文化概况
二、儒道文化在中医护理学中的体现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
一、传统伦理文化
二、传统道德文化
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中医护理学中的体现
第二章 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中医思维方式
一、中医思维方式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思维方式的基本内容
三、中医思维方式在中医护理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第一节 藏象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经络
一、经络概述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其他
第四节 体质
一、体质概述
二、体质的形成
三、体质的分类
四、体质理论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
第四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其他病因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津液代谢失调
第五章 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
第一节 诊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气血津液辨证
三、脏腑辨证
四、经络辨证
五、其他辨证
第六章 中医护理及养生原则
第一节 中医护理原则
一、护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标本缓急
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
七、预防为主
第二节 中医养生原则
一、中医养生的概念及特点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附录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附录二 干支历法
一、干支历法概述
二、干支历法在中医护理学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