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西玲主编
页数:24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15695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药养护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共分13章,主要介绍了中药养护学的发展、中药养护的分类方法、中药养护的各种方法及技术等。主要对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或自学学生。
目录
第一节 中药养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 中药养护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养护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药养护的法规依据
第三节 中药养护学的任务
一、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与技术,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
二、根据法规要求,掌握中药特点,合理进行养护
三、利用学科规律,研究新的养护技术与方法
第四节 中药养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中药品质变异的分类
第一节 中药变异的主观因素
一、中药的含水量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第二节 中药变异的客观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物理因素
三、化学因素
四、物理、化学因素引起中药变异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中药养护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传统的养护方法
一、干燥除湿法
二、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法
第二节 现代养护方法与技术
一、气调养护技术
二、干燥技术
三、密封技术
四、低温冷藏养护技术
五、防霉除虫养护技术
六、中药轻微霉变的处理
第四章 生物因素引起的中药变异与养护
第一节 霉变与养护
一、霉菌
二、中药霉变的预防措施
三、预防中药霉变的常用方法
第二节 虫害与养护
一、害虫
二、中药虫害的预防措施
三、中药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三节 鼠害与养护
一、常见的鼠与特征
二、鼠的发育规律与生活习性
三、鼠的来源、传播及危害
四、鼠害的预防措施
五、鼠害的防治方法
第五章 物理因素引起的中药变异与养护
第一节 中药的潮解、风化与养护
一、中药潮解与风化的现象
二、中药潮解与风化的原因
三、易潮解、风化的中药
四、易潮解、风化中药的检查
五、易潮解、风化中药的养护
第二节 中药的忌热、融化、升华与养护
一、中药融化的现象
二、中药忌热、融化和升华的原因
三、忌热、易融化和升华的中药
四、忌热、易融化和升华中药的检查
五、忌热、易融化和升华中药的养护
第六章 化学因素引起的中药变异与养护
第一节 中药的泛油与养护
一、中药泛油的现象
二、中药泛油的原因
三、易泛油中药的分类
四、易泛油中药的检查
五、易泛油中药的养护
第二节 中药的散气变味与养护
一、中药散气变味的现象
二、中药散气变味的原因
三、易散气变味的中药
四、易散气变味中药的检查
五、易散气变味中药的养护
第三节 中药的变色与养护
一、中药变色的现象
二、中药变色的原因
三、易变色的中药
四、易变色中药的检查
五、易变色中药的养护
第七章 中药仓库的管理
第一节 仓库建设和职能管理
一、中药仓库的类型
二、现代化仓库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
三、现代中药仓库的建筑要求
四、现代仓储设备
五、现代自动化中药仓库
六、电子计算机在现代化中药仓储中的应用
七、人员要求
八、文档管理
九、仓库消防安全措施
第二节 仓库温湿度管理
一、温湿度概念及度量
二、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三、温湿度变化对中药商品水分的影响
四、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管理
一、中药贮存保管的意义
二、中药分类贮存及合理安排
三、中药商品定位
四、加强仓储中药检查
第八章 中药的包装
第一节 中药包装的目的与管理
一、中药包装的目的
二、中药包装的管理
第二节 中药包装的种类和特点
一、中药包装的分类与器材
二、包装器材种类的选择与要求
第九章 中药的检查和要求
第一节 中药材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中药材检查的一般要求
第三节 中药材质量的传统鉴定法
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的理化检测法
一、样品采样法
二、杂质检查法
三、灰分测定法
四、水分测定法
五、浸出物测定法
六、挥发油测定法
七、其他
第十章 常用中药材的贮存养护
第十一章 特殊中药的养护
第十二章 中药饮片的贮存与养护
第十三章 中成药的贮存与养护
附录一中药材常规保管条件和养护技术
附录二中国主要大城市各月平均气温(℃)
附录三常温下的饱和湿度
附录四摄氏、华氏温度对照表
附录五中药材储存安全水分范围(试行)
附录六生物学名索引
附录七常用术语汉英对照表
附录八常用术语英汉对照表
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