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编者:张的凤
页数:29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23169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指导、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17所高等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规定,本书以中成药为对象,着重介绍各类中成药的功效与主治、制备方法与组方的特点等基本理论知识,并注意进一步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特点;注意反应本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在本学科中的应用,以慎重、积极的态度引进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内容;根据本学科属应用基础学科的特点,充分注重其实用性,在确保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所介绍的内容符合当今的实际工作需要。
本教材在充分吸收以往教材所有优点的同时,对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删减了原属于地方标准而现未上升到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对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内容的更新,充实了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与制剂部分内容,为突出中医药的特点,每一成药的现代研究内容上增加了相应的中成药的主治证候,新增加了方歌,以便学习和记忆。此外,还新增了许多常用典型的传统中成药,在品种选择时尽可能考虑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品种,以确保内容的优选和实用,以反映中成药学现代化的要求。
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十九章。总论部分1~3章主要介绍中成药的发展、影响中成药药效的因素、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等基本理论知识,以便提升中成药的认识。各论部分按中成药的主要功效和主治,将中成药分为解表、泻下、清热、温里等16章。重点介绍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国家药品标准》中常用代表性中成药230多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分类、使用注意等内容。每一种中成药按来源、处方、组方分析、功能与主治、制备方法、剂型规格、用法与用量、质量控制、使用注意、现代研究、方歌等项详细论述。
目录
第一节 中成药与中成药学的发展
一、中成药与中成药学的概念
二、中成药学的起源
三、中成药学的发展
四、中成药学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成药学的基本任务
一、研究分析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二、研究分析中成药的功效主治及适应证,指导临床应用
三、探讨中成药现代化研究进展,促进中成药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
一、中成药的命名
二、中成药的分类
第四节 中成药的剂型
一、丸剂
二、散剂
三、膏剂
四、丹剂
五、酒剂
六、锭剂和糕剂
七、曲剂
八、片剂
九、颗粒剂
十、糖浆剂
十一、酊剂
十二、露剂
十三、胶剂
十四、栓剂
十五、合剂与口服液
十六、气雾剂
十七、胶囊剂
十八、膜剂
十九、注射剂
二十、眼用制剂
第五节 中成药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中成药学与方剂学
二、中成药学与中药炮制学
三、中成药学与中药药剂学
四、中成药学与中药化学
五、中成药学与中药药理学
第二章 影响中成药功效的因素
第一节 原药材质量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
一、原药材品种
二、原药材产地
三、原药材采收期
四、原药材药用部位
五、原药材产地加工
六、原药材的贮存
第二节 中药炮制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
一、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杂质
二、提高中成药疗效
三、改变中成药的主治
四、提高中成药的安全性
第三节 制备工艺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
一、浸提工艺
……
第三章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第四章 解表中成药
第五章 泻下中成药
第六章 清热中成药
第七章 温里中成药
第八章 理气中成药
第九章 理血中成药
第十章 补益中成药
第十一章 收涩中成药
第十二章 安神中成药
第十三章 开窍中成药
第十四章 祛湿中成药
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
第十六章 治风解痉中成药
第十七章 消导中成药
第十八章 驱虫中成药
第十九章 外用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