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范以锦
页数:18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68285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范以锦教授多年来研究成果,涵盖学界、业界关注的前沿话题,浅析全媒体策略、转型期的专业精神与道德底线把握,剖析新媒体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及传统媒体转型的新问题、新对策等,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名记者培养模式的变迁,探索两次转型中的机关报地位,提出新闻教育需技术与理念并举、报业办网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等观点,对泛媒体时代报纸评论如何做、新闻学教育如何处理好实践与理论提升关系、社会化传播人才的发展现状及
作者简介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社长、高级记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第六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第八届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证书,2011年获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2017年获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责任与坚守篇、改革创新篇和传承与奋进篇三部分。最部分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价值追求、伦理道德以及舆论监督;第二部分论述媒体融合与转型发展,媒体话语体系构建,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特别是对平台、渠道、内容、资源整合等内容给予了充分思考;第三部分关注新媒体时代传媒学生培养的观念转型与育人模式创新,论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处理好实践与理论提升的关系,并以报业集团为例阐释传媒人才的培育体系建设。
目录
总序
“老范看传媒”三部曲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责任与坚守篇
第一章 媒体的价值追求
新环境下媒体人的价值与理想追求
多产业发展不可忘记“以媒为本”
“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道德底线把握
传播力三个层次撕裂后的媒体内容价值
生存压力越大越要做新闻精品
传世花瓶更养眼——新闻碎片化时代如何还历史公正
第二章 媒体的伦理道德
社会环境与新闻道德坚守
维护民众尊严,媒体先要自尊
从“跳桥秀”报道看传媒悖论困境
道德缺失会滑向法律的陷阱——浅谈新闻敲诈
双重身份的媒体人道德不能“双重”
自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 媒体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几个重要时期
“悬疑”问题能否监督?
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
立体式监督场彰显舆论监督强大力量
“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审判”
谁在审判?谁能审判?——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
“负面报道”:一个被模糊了的概念
第二部分 改革与创新篇
第四章 媒体转型之痛
探讨纸媒“消亡”,厘清三个不同内涵
早死,败在思路错位——The Daily停刊的思考
探讨报业整合的关键问题
平台、渠道优势是内容优势的保障
转型不是转行——报业多元化经营之我见
第五章 媒体的话语体系
主流媒体需构建新型话语体系
取舍有道,构建健康语言新生态
新闻叙事的“变”与“不变”
浅析报纸的伪深度报道
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
第三部分 传承与奋进篇
第六章 传媒教育的研究反思
究竟谁将谁抛弃——对传媒专业毕业生入职传统媒体大幅下降的思考
宽口径就业背景下的“学以致用”
传媒教育不应伴随传统媒体衰退
不只解决现实问题,还要培养前瞻眼光——新闻教育如何处理好实践与理论提升的关系
从就业数据看社会对泛媒体人才的需求
第七章 传媒人才的培育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名记者培养模式的变迁
优化发展环境不容忽视
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传统媒体队伍的素质
“全媒体记者”的“全”与“专”
社会化传播人才的发展现状及素养提升研究
“老范看传媒”三部曲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责任与坚守篇
第一章 媒体的价值追求
新环境下媒体人的价值与理想追求
多产业发展不可忘记“以媒为本”
“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道德底线把握
传播力三个层次撕裂后的媒体内容价值
生存压力越大越要做新闻精品
传世花瓶更养眼——新闻碎片化时代如何还历史公正
第二章 媒体的伦理道德
社会环境与新闻道德坚守
维护民众尊严,媒体先要自尊
从“跳桥秀”报道看传媒悖论困境
道德缺失会滑向法律的陷阱——浅谈新闻敲诈
双重身份的媒体人道德不能“双重”
自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 媒体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几个重要时期
“悬疑”问题能否监督?
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
立体式监督场彰显舆论监督强大力量
“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审判”
谁在审判?谁能审判?——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
“负面报道”:一个被模糊了的概念
第二部分 改革与创新篇
第四章 媒体转型之痛
探讨纸媒“消亡”,厘清三个不同内涵
早死,败在思路错位——The Daily停刊的思考
探讨报业整合的关键问题
平台、渠道优势是内容优势的保障
转型不是转行——报业多元化经营之我见
第五章 媒体的话语体系
主流媒体需构建新型话语体系
取舍有道,构建健康语言新生态
新闻叙事的“变”与“不变”
浅析报纸的伪深度报道
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
第三部分 传承与奋进篇
第六章 传媒教育的研究反思
究竟谁将谁抛弃——对传媒专业毕业生入职传统媒体大幅下降的思考
宽口径就业背景下的“学以致用”
传媒教育不应伴随传统媒体衰退
不只解决现实问题,还要培养前瞻眼光——新闻教育如何处理好实践与理论提升的关系
从就业数据看社会对泛媒体人才的需求
第七章 传媒人才的培育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名记者培养模式的变迁
优化发展环境不容忽视
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传统媒体队伍的素质
“全媒体记者”的“全”与“专”
社会化传播人才的发展现状及素养提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