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培育研究

封面

作者:黄益萍著

页数:225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96653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培育研究》从工科院校审美素养培育现状出发,阐述了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相关理论,包括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概念、对象特征、本质、功能、目标、内容体系等;提出了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优化措施,包括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人格建构教育的宏观策略以及审美素养多元化培育的微观探析、方法新探与路径选择,以期提升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目录

理论研究篇
导言
第一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概述
第一节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概念厘清
第二节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对象特征
第三节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意义研究
第二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一节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原则
第二节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本质
第三节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功能
第三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目标
第一节 目标内容意义
第二节 目标体系解构
第三节 目标体系建构

实践优化篇
第四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培育的体系内容
第一节 体系构建
第二节 内容重铸
第五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
培育的宏观策略
第一节 和谐教育——主张和谐共处
第二节 个性教育——彰显个性特征
第三节 自由教育——增强乐观属性
第四节 创造教育——培养创新素质
第六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
培育的微观探析
第一节 渗透于目标,促进目标整合
第二节 渗透于主体,优化师生关系
第三节 渗透于活动,优化培养过程
第四节 渗透于条件,增强育人功能
第七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
培育的方法新探
第一节 对话法
第二节 情境法
第三节 涵化法
第八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
培育的渠道选择
第一节 培育渠道之一——显性课程
第二节 培育渠道之二——隐性课程
第三节 培育渠道之三——敏感课程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培育研究》:  人的审美创造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平庸,有的非凡。审美培育的任务就是开发创造潜能,开启智慧之门,发掘和提高人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平凡的人变得非凡,使平庸的人变得卓越。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是要迸发创造审美的欲望。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索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美,激起心灵的冲动,充分引导自己发挥出想象力,构建起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要了解与把握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美的规律决定着美的事物的性质,也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只有认识和运用美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创造美。三是要看重创造意识的锻炼和培育。创造性思维的诞生是所有创造活动的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一切艺术创造都不可能。所以,发展审美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塑造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心理结构是人的心理结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主体内部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结构,构成主体与客体审美关系的中介。它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就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使人产生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等。  审美心理结构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审美结构中的理性因素并不是凭借逻辑的外形表达出来的,是慢慢融人和融化到感性中,慢慢渗透和沉积到情感中,需要感悟和意会才能领略,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所写是庐山之景,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远远超出了感性形象。  (2)超功利性。审美心理活动不以直接功利为目的,而要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对之采取观照和欣赏的态度。如欣赏画《虾》不是为了满足食欲,欣赏芭蕾舞不是为了满足色欲。人们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获得精神的享受,受到感奋和振作,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造世界和创造美的社会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的超功利性中又蕴含有功利的因素,即人类社会生活的功利和实用性。  (3)强烈的情感体验。情感在审美心理的结构中占到了关键的位置,审美主体一直处在一个情感饱满的状态中,有着非常强大的情感感受。这种情感体现审美主体的主观态度。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它也不同于科学情感和道德情感。虽然都是高级情感,但科学情感不直接渗入认识过程,科学认识需要的是客观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审美情感直接渗入审美对象,贯穿于审美全过程,使审美过程成为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出现了“移情”现象,也就是将主观情感投注到审美对象中,使审美对象似乎也有情感,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道德情感要求立即化为符合某种道德规范的现实行动。而审美情感并不要求立即付诸行动,只是采取观赏的态度,重在情感体验。如看《白毛女》中黄世仁打死杨白劳,不需要观众上台制止,只需看剧情发展,领悟其深层意蕴。  审美心理结构是人的健全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心理结构所无法替代的。它是培养感性与理性融合、情感与理智协调的健康人格的基础,可以培养人树立超越的人生态度,使人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审美心理是个体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心理过程与个体心理方面所具有的较稳定的基本特征、倾向和品质。这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关键部分,能够影响、制约甚至是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和进步。高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审美心理教育活动,使学生拥有一些审美心理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开发出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心理保健能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使之具有鲜明的审美个性、健康的情感、高雅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审美培育是塑造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  从上面论述的三个目标来看,每一个目标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是各自之间又有着不可缺少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内在的、统一的机体。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培育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