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教学智慧生成研究

封面

作者:王萍

页数:23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533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著作深入探讨了教学智慧的内涵与特征,探求了教学智慧的价值与意义,探究了教学智慧的缺失与根源,分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要素、外部环境与形成机制,梳理并提出了教学智慧培养的路径与策略。在研究中,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理论研究与扎根性研究结合起来,其研究成果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王萍,女,1969年8月生。德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兼任山东省首届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师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认知结构及教学构建研究》和《生命视域中的教与学》2部,主编教材《现代教育学》和《现代心理学》2部,主持省市厅级课题5项,成果获省、市厅级以上10个奖项。

本书特色

这部著作是王萍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我们的教育向何处去?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注教育智慧,关注课堂教育智慧的状态,重视智慧型教师的培养。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这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品质、质量的必由之路。智慧的教育期待智慧的教师,智慧的教学呼唤智慧的教师,建设一支拥有教学智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本著作深入探讨了教学智慧的内涵与特征,探求了教学智慧的价值与意义,探究了教学智慧的缺失与根源,分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要素、外部环境与形成机制,梳理并提出了教学智慧培养的路径与策略。在研究中,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理论研究与扎根性研究结合起来,其研究成果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阅读了这本学术著作,我认为本书有以下特点:
□□,研究内容翔实。作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教学智慧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教学智慧的基本属性和表现特点,同时,也探讨了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教学机智、教学艺术、教学技能、教学模式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着重分析了教学智慧对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教学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对教师教学智慧缺失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梳理,对教学智慧缺失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本体人手,从认知性要素、知识性要素、技能性要素与情意性要素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从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在环境人手,在课堂、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整体结构及其生成的机理,提出了教学智慧生成的路径与策略,并着重从导正教学智慧生成的价值认同、发展教学智慧生成的素质能力、构建教学智慧生成的生态课堂、创设教学智慧生成的学校环境、优化教学智慧生成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建议。
第二,研究视角独特。本书立足于系统论视角展开教学智慧生成的要素、外部环境与形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系统论中,强调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系统的存在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多样的对立统一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社会,都是既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的。本研究立足于系统论视角,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本体人手,提出了认知性要素、知识性要素、技能性要素与情意性要素等“四要素说”;从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在环境人手,提出了课堂、学校、社会等“三因素论”;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整体结构,构建了“内外一纵横”生成模型。
第三,研究方法综合。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获得,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科学运用,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是保证研究结果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路径。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生活体验研究法与现场研究法,力求做到方法的相互补充,共同支持,以确保研究的观点与结论更加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本研究力图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下寻找理论建构的依据。同时,摈弃了大套的空论,既有理论层面的分析,也选取了一些一线的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层面的具体分析。
王萍自考取了我的博士研究生以来,我们彼此接触较多,她的谦虚好学、执着进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开始攻读博士的前一年,已经晋升为正教授,并且担任该校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教学和管理双肩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潜心学业,终于如期完成学位论文。我相信凭着她这种执着无畏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 研究内容与框架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教学智慧的阐释
一 教学智慧的含义
(一)“智”与“慧”
(二)智慧
(三)教学智慧
二 教学智慧的本质属性
(一)主体性
(二)实践性
(三)创造性
(四)个性化
(五)系统性
三 教学智慧的表现特点
(一)情境性
(二)缄默性
(三)动态性
(四)审美性
(五)向善性
四 教学智慧相关概念辨析
(一)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
(二)教学智慧与教学机智
(三)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
(四)教学智慧与教学技能
(五)教学智慧与教学模式
第二章 教学智慧的价值
一 构筑教师的美好生活
(一)教师体验人生意义
(二)提升教师生命境界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教师享受职业幸福
二 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二)涵养学生德性养成
(三)滋养学生智慧生长
(四)润泽学生生命成长
三 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回应教学的本真目的
(二)应对教学的复杂品性
(三)顺应教学的生成特性
四 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培养智慧型人才
(二)构建智慧型社会
第三章 教学智慧的缺失
一 教学智慧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教学病态
(二)学生发展扭曲
(三)课堂活动变形
二 教学智慧缺失的根源
(一)教师个人素养不足
(二)学校环境支持不利
(三)社会因素影响不良
第四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要素
一 认知性要素
(一)感性能力
(二)知性能力
(三)理性能力
二 知识性要素
(一)本体性知识
(二)条件性知识
(三)实践性知识
(四)支持性知识
三 技能性要素
(一)课前设计技能
(二)课中教学技能
(三)课后检评技能
四 情意性要素
(一)职业情感
(二)人格特质
(三)伦理情怀
(四)审美情趣
第五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环境因素
一 课堂环境因素
(一)典型情境
(二)课堂气氛
(三)师生关系
(四)教室环境
二 学校环境因素
(一)校长领导
(二)教学管理
(三)同侪关系
(四)校园文化
三 社会环境因素
(一)教育事件
(二)教育政策
(三)教育制度
(四)教育氛围
第六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机制
一 横向结构分析
(一)第一层级结构
(二)第二层级结构
(三)第三层级结构
二 纵向结构分析
(一)自发状态
(二)自觉状态
(三)自由状态
三整体结构分析
(一)结构模型
(二)结构关系
第七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策略
一 导正教学智慧生成的价值认同
(一)提供社会支持
(二)导引个体反思
二 发展教学智慧生成的素质能力
(一)练就认知能力
(二)积淀知识素养
(三)锻造技能素质
(四)涵养情意品质
三 构建教学智慧生成的生态课堂
(一)营建生活课堂
(二)建立和谐课堂
(三)构筑创新课堂
(四)追求高效课堂
四 创设教学智慧生成的学校环境
(一)培育智慧型校长
(二)实施人本化管理
(三)打造学习共同体
(四)营造书香型校园
五 优化教学智慧生成的社会环境
(一)完善教育政策制度
(二)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提升公民教育素养
结语 追寻智慧的教学生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教学智慧生成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