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数学教学拾贝集

封面

作者:胡素芬著

页数:261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92657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长期任教初三毕业班总结出来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包括复习课教学、压轴题解题策略分析、数学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方面内容, 记录了作者对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及课后反思, 并以一些中考题或模拟题为切入点研究不同的解题思路, 分享作者多年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作者简介

胡素芬,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曾就职于上海浦东外国语学校,现任职于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曾在《中数参》《数学教学》《中国数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开设各级讲座近20次,指导和代教获得各类奖项10余次。主持研究课题2项,分别为市级课题“走出题海——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复习课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区级课题“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德育途径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其他课题研究4项。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具有实用、有效、客观等特点,大多数文章是从作者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选出,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听课或者自己上课的过程中的体会,真实反应自己学习、研究和实践数学教育的心路历程,明确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

目录

第一部 教学案例

关注数学课堂设计 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夹缝中的舞蹈–疲态下的教学策略初探

问渠哪得清如许–小议启发学生思维的不同切入点

教过了 教对了 教会了–从一道压轴题浅谈初三复习课的育人功能

强调反思解释 优化学习品质

上好压轴题复习课之我见

讲评课中学生交流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三复习课设计与思考–从单圆的动点问题的”变”与”不变”说开去

数学课堂上的热闹与安静

例谈压轴题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小题大做–浅谈试卷讲评课中的两圆相切问题

“教了白教”的反思与矫正

从提问与表达的公平公正谈数学优秀生的培养

“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学设计

例谈概念课中的六个结合点

第二部分 解题研究

例说解题教学的复习课设计

重视概念理解 彰显育人价值

注重理性思考 促进数学思维

例谈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问题情境设计

改变条件 互换结论 拓展应用–对一道选择题的讲评的变式和反思

切磋和琢磨–从2016年上海市中考数学郑第25题感悟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立足基础强调发展–2017年上海中考数学卷评价

再谈2017上海中考压轴题

斗转星移–从一道作图题浅谈转化思想

陈题多解 回味无穷–以一题多解为载体,提升复习课中多解归一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 教育随笔

例谈建模思想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从课堂教学设计看数学课程改革

从王者荣耀到教学设计

从《射雕英雄传》到”比例线段之和为1″

几何画板提高初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节选

什么叫教学?施良方先生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了教师,有了学生,有了教材,我们的教学在实际中未必真的发生了。如果没有“引起”学生“注意”,那教学就根本不会发生;如果没有“维持”,那么教学就不能持续下去;“引起”和“维持”不是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学有所获。只有“引起”“维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才真正发生,学生的学习才真正发生,教学才会有效果。
所以对于2016年静安区一模25题的第3问,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法,可以直接添加三角形AEF的边AF上的高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也可以利用三角形AEF和三角形BCE两个三角形相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通过计算三角形BCE的面积来间接求解。设计例题讲评课时应该留有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从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答题纸上的解法,从脑海中的思维转化成语言在黑板前表达出来,这样从不确定到确定,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不仅体现了现代教学观中的“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就“今天的学习方法就是明天的生活态度”这一观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生活态度。一题多解,学生讲题的课堂设计中更能体现数学学科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等育人价值。
另外,因为初三的数学复习课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等特点,所以科学有效地课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初三数学复习课应该遵循“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和“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应该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点,突出“精讲多练”的特点进行变式题组复习。基于常见变式训练的四种基本策略:一、条件变式(强化或弱化条件,改变条件);二、结论变式(目标变式,将结论进行变化);三、对称变式(条件和结论进行互换);四、锁链变式(利用前面一问的条件进行后面疑问的推导和应用)。在编制变式题组的过程中注意“序”、“度”、“势”和“量”,也就是说注意例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序列;题目难度的设置是否符合“由浅入深”的规律;学生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最佳心理状态称为“势”;一节复习课的学习内容的多少为“量”。
在设计关于2016年静安区一模第25题讲评课的时候,观察原有题目的结构,已经具备了“序”和“度”两方面的考虑,那么课堂设计的后半部分就是关于“势”和“量”的研究.根据变式训练的第一种基本策略——条件变式,在茫茫题海中寻找出一道跟此题背景类似或者极为接近的题目并不难。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卷的第25题无论从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序列,还是三个小问由浅入深的难度上来看两道题目都极为类似。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数学教学拾贝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