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学术的双峰

封面

作者:荆竹

页数:367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2270380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王国维是20 世纪中国第一学人,年轻时便对学统有高度自觉,然何以在辛亥年后毅然决别自己曾倾心的文哲之学?何以至晚年会屈尊应召到紫禁城任废帝之“陪读”?又何以在北伐军威逼京城时拖着前清长辫而自尽深渊?陈寅恪是20 世纪学人中的翘楚,一生倡言践履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颇见学统的文化含量之凝重、幽邃。其间,独立精神为学统之魂,自由思想为学统之骨,风骨清傲,魂灵才得以发扬。本书正是通过对两位大师之深入解读,透视了20 世纪中国百年学术之脉络。

作者简介

荆竹(本名王金柱),研究员,1953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从事报刊编辑与主编工作约20年。现为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宁夏文学艺术院院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美学、人文学等方面论文多篇凡三百余万字,论文曾多次获奖。已出版文艺美学专著《智慧与觉醒》《追求真善美》等。

本书特色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百年学术史上的第一学人,陈寅恪是20世纪百年学术史上学人中之学人。本书选择了此两位大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位大师之深入解读,透视了20世纪中国百年学术之脉络。
本书的内容文稿,曾以论文的形式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这次出版时略加整理,目的是使之秩序性、系统性更强些。

目录

卷一 王国维叙论第一章 与叔本华的学术渊源一 东文学社遇伯乐二 以康德哲学为先导三 “无用之学”与“有用之学”四 两颗灵魂不期邂逅五 步入甲骨学之路
第二章 人本忧思与学理再创一 同一意志与独自解脱二 天才的灵魂之苦三 劝世之意与学术警告四 学理上的自我冲突五 苛求的学术批评六 疲于哲学而移于文学七 中西诗学之交融
第三章 《宋元戏曲考》之本意一 人间第一耽离别二 整理编撰戏曲文献三 与伯希和相识四 《人间词话》的学术地位五 探戏曲之源流六 《宋元戏曲考》之考七 元剧与中国近代文学第四章 辛亥东渡与学术转向一 诗词:情感与思想之晴雨表二 “返经信古”重考据三 礼制本末之考辨四 《流沙坠简》与《后序》之价值五 与司马迁唱反调六 《殷虚书契考释》的历史误会七 哈同园与“二重证据法”八 《殷周制度论》轰动学界
第五章 “南斋之命”与学术独立一 《观堂集林》之永恒价值二 坚辞北大之聘请三 人生逆境与学统自觉四 深剖细论道统与学统五 “甲子之变”与“设帐授徒”第六章 学冠清华国学研究院一 入校之曲折经历二 “收召魂魄重理旧业”三 寻购典籍不负众望四 学术演讲新见迭出五 “老”?学术与“辫子”六 讲授范围与风格七 最早提出“美育”的人八 蒙古史与西北史地研究的卓越成就
第七章 最后的岁月与学术辉煌一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史新证》二 沉甸甸的著述三 以学术为生命四 最大的精神打击五 最后的岁月六 湖水如镜映千秋七 国际学界同声哭
第八章 与罗振玉的学术交往一 “罗王之学”举世公认二 罗振玉慧眼识珠三 “差喜平生同一癖”四 “罗王”的学术合作五 你中有我与我中有你六 由学术交往至儿女亲家七 断交与“遗折”卷二 陈寅恪叙论第一章 义宁之学与家学渊源一 家族宛如巍峨之丰碑二 先祖为中医世家三 陈宝箴:封疆大吏与诗文大家四 陈三立:同光体诗派领袖五 陈衡恪:声名显赫之大书画家六 诗词翰墨人人皆能
第二章 《论再生缘》之“再生”一 油印本与余英时之《书后》二 郭沫若以补课之心情开始阅读三 郭聋陈瞽论端生四 《再生缘》的思想与艺术五 诗心史笔熔一炉
第三章 清华园的学术生活一 筹建伊始聘导师二 独特的授课方式三 不平静的清华园四 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五 文史哲三系合聘教授
第四章 不古不今之学一 不古不今与又古又今二 “三源流说”之学术纲领三 对李唐势力兴衰之析论四 李唐氏族之论引起学界轰动五 关中本位政策问题之独见六 种族与文化两大核心思想第五章 佛教史研究一 《金刚经》翻译错讹多二 佛教史的思想史之价值三 考证释疑探因觅踪四 辨析真伪细中见大五 中印文化交融探源六 订正千年误舛七 佛教与中土文学之关系
第六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上)一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二 著书唯剩颂红妆三 行谊操守与人格自尊四 性情激烈坚毅狷介五 言情唱和互吐心曲六 钱柳性格差异比较
第七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下)七 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八 异代知己与理性判断九 古典与今典相互映照十 考证使“真理不能磨灭”十一 心血之凝聚志向之所寄十二 于习见之材料中提出新解释十三 史识渊博深邃考释精微绝伦
第八章 与文化学术共命同尽一 学术成果最丰硕之日子二 深层的爱国情怀与人格之魂三 欲著辨亡还阁笔四 《文通》《文通》何其不通五 《挽词并序》之真知灼见第九章 学界巨子一 “一代宗师”之称誉二 “国宝”称谓之由来三 卓越之成就与精进之方法
第十章 学术灵魂与精神人格一 灵魂与人格建构二 至死不屈的学术人格宣言三 陈氏生命史是一部滴血的灵魂史四 陈氏对我们的启示
第十一章 “托命之人”蒋天枢一 文化神州丧一身二 藏山付托不须辞三 “程门立雪”添续篇四 不负重托薪火传五 蒋子凸现非偶然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学术的双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