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康宁
页数:270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8110161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行动,体验中的身体,不只是“躯体”、“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显示的是个体的生存状态、行动能力,是个体精神建构的本源。然而现代教育却把身体当成“工具”,规训它,役使它。于是,身体变得僵硬,心灵变得枯竭。本书是“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丛书”之一,该书共分4个章节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从身体与教育研究、教育中的身体形态、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主体活动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相关资料
导言:从身体的角度看
第一节 教育场域中凸显的身体问题
新闻媒体是时代口舌,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今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有关学生身体问题的信息已屡见不鲜,这些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沉重的身体、受伤的身体、躁动的身体。沉重的身体指因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受伤的身体指体罚导致的问题,躁动的身体指早恋、性问题目渐凸显。“身体问题”不能全部归因于学校教育,但有些问题学校教育是主要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身体问题”就是“教育问题”。
例1:小女孩过周末的故事①
有一个小女孩,今年才7岁,上小学一年级。在去年的9月份,他的父母亲还想方设法把她安排到自认为是最好的班级——实验班。本来,他们指望孩子进了实验班后,学习生活会变得很快乐。却没想到,孩子在校期间,学习非常紧张,就连星期六和星期天也没有多少快乐。她的快乐哪去了呢?哭掉了。哭什么?哭作业。比如有一个星期,两天的休息时间,老师竞发了4张卷子,语文老师还布置了两篇作文。
可怜的小女孩,每天晚上都要在10点钟以后才上床睡觉,而且经常以泪洗面,哭哭啼啼,害怕作业做不完,第二天挨老师的批评,甚至还要被罚站。
快乐的星期天就这样被作业给挤掉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就这样失去了。
这只是一个片断,一个缩影。
繁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了常谈常不新,常呼吁常不改的话题,由此带来的身心负面影响已成了人们的共识。繁重的学习负担使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驼背弯腰的越来越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由于长期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下学,一些学生出现了脊柱侧弯变形、腿变成O形或者X形、足弓被压成扁平足。由于有太多的作业要做,孩子几乎没有锻炼和玩的时间,正常的睡眠也不能保证,中小学生成为“特困”人群。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上学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枷锁,他们没有了活力、灵性、求知的欲望和热情,甚至有时会发出这样的哀叹:“活着有什么意思?”最后也许只剩下麻木的精神和疲劳的手。
繁重的课业负担、“负重”的身体、“沉重”的心灵三者叠合在一起,身体状态中存在心理要素,心理状态里存在身体要素,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之间的界限消失了。由负担过重带来的身心问题,人们归因于家长的高期望、学校追求升学率、考试评价制度。我们不否认这些确实是造成学生身心问题的原因,但如果从韦伯、福柯的观点来看,这是“纪律”问题,是工具理性下的
本书特色
行动、体验中的身体,不只是“躯体”、“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显示的是个体的生存状态、行动能力,是个体精神建构的本源。然而现代教育却把身体当成“工具”,规训它,役使它。于是,身体变得僵硬,心灵变得枯竭。
目录
引子
导言:从身体的角度看
第一节 教育场域中凸显的身体问题
第二节 主要理论资源
一、作为意义纽结的身体
二、来自身体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三、来自身体现象学研究的启示:“身”与“在”
四、关于已有身体研宂的思考
第三节 从身体的角度“看”教育
第一章 身体与教育研究
第一节 “隐身”的教育研究
一、“隐身”成因
二、“隐身”可能存在问题
第二节 “显身”的教育研究
一、“显身”的必要性
二、“显身”的可能路径
第二章 教育中的身体形态
第一节 国家——工具身体
一、国家——工具身体的小现
二、国家 ——工具身体的形成
第二节 道德——纪律身体
一、“培养身体”与培养德性
二、道德——纪律下“培养身体”
第三节 时空——制度身体
一、时空、制度与身体
二、教育场域中的时空、制度与身体
第三章 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主体活动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听、说、看
一、说与说什么
二、听与倾听
三、看与被看
第二节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微行为效应
一、看与被看的效应
二、说与听的效应
三、肢体语言效应
第三节 读与写
一、读“文”
二、读“图”
三、学生的写
第四节 教育中被遗忘的感官系统:触觉
一、感官的等级
二、触觉的认可
三、教育中的另类人:td人
第四章 身体、身体自我与自我建构
第一节 成长中的身体遭遇
一、生理发育:月经
二、身体“受伤”:体罚
三、个体“偶”遇
第二节 孤独的身体
一、政治建构身体
二、孤独的身体
三、郁闷心情
第三节 教育场域中的欲望叙事
一、压抑“性”
二、反压抑“性”及教育策略
第四节 身体自我及其自我建构
一、自我与身体
二、自我与身体自我
三、成长中的自我与身体自我
结语:身体的力量与限度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研究》内容:行动,体验中的身体,不只是“躯体”、“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显示的是个体的生存状态、行动能力,是个体精神建构的本源。然而现代教育却把身体当成“工具”,规训它,役使它。于是,身体变得僵硬,心灵变得枯竭。《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丛书”之一,该书共分4个章节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从身体与教育研究、教育中的身体形态、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主体活动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