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明录
页数:29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32450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专业标志的性质,其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培养的质量。近年来,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和导向,我国对传统的师范教育进行了少见的改革,一个多元化、开放式、一体性的现代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以此为背景,人们对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简介
1990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至今
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本科生教师教育课程、教育硕士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原理》
科研成果: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写教材多部。
本书特色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专业标志的性质,其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培养的质量。近年来,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和导向,我国对传统的师范教育进行了空前的改革,一个多元化、开放式、一体性的现代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以此为背景,人们对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认识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传承社会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第二节 教育的外延
一、自然教育
二、社会教育
三、家庭教育
四、学校教育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三、教育内容
四、教育手段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
一、神话起源说
二、生物起源说
三、心理起源说
四、劳动起源说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四、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四、社会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四、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二、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化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第八章 课程
第九章 教学论
第十章 德育论
第十一章 教育组织管理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概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认识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传承社会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第二节 教育的外延
一、自然教育
二、社会教育
三、家庭教育
四、学校教育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三、教育内容
四、教育手段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
一、神话起源说
二、生物起源说
三、心理起源说
四、劳动起源说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四、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四、社会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四、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二、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化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第八章 课程
第九章 教学论
第十章 德育论
第十一章 教育组织管理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概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