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贺平
页数:204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5586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著作资助项目。本书从社会制度变革背景出发,以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贺平,女,河南南阳人,博士。1997-2001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2005-2008年在郑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周文顺教授;2013-201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树荫教授。现任教于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曾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奖励基金,并获得2017年度河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阳工学院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目录
一、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梳理
三、本书几个概念的界定
四、本书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探源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
二、“灌输”理论
三、政治工作是“生命线”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现实境遇
一、确立马列主义指导地位
二、改造旧高等教育
三、培养新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经验借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学校开设政治理论课的经验
二、苏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的制定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方针政策
一、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二、《共同纲领》中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的制定过程
一、部分大学的课程改革
二、文教部门领导下的课程改革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出台的理念分析
一、深入了解实情
二、重视师生利益
三、引导各方参与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机构和师资队伍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机构
一、各大区政治课总教学委员会
二、高校政治课教学委员会
三、政治课各科目教研组(室)
四、管理体制特征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面临的困难
二、扩大师资队伍的措施
三、提高师资水平的方法
四、师资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材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设置
二、课程内容简介
三、课程内容特征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
二、讲义讲稿的编写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
二、“习明纳尔”
三、实践教育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
一、采用传统教学手段
二、重视直观教具
三、使用电化教具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不足及经验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
一、赢得了高校学生对新政权的拥护与支持
二、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的地位
三、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四、形成了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建设机械照搬
二、教育内容有所偏颇
三、教育方法简单生硬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二、建章立制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条件
三、领导干部上讲台增强课程认同力
四、重视基层经验是课程建设的活力之源
结语
一、确保主渠道地位
二、注重政策的落实
三、增强课程吸引力
四、重视教师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新中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五门固定课程体现出来。贯穿其中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授课重点;重视马恩经典著作和苏联建设经验;注重毛泽东思想教育,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授课的重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论 本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大纲是《新民主主义论讲授提纲》。它是由中央教育部负责人、华北革命大学革命问题研究室、京津各大学政治课主要负责教师,于1950年初的寒假期间讨论拟定而成,刊登在《光明日报丛刊》(第二辑)上,供全国各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参考。教学内容分六个板块。 第一,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具体地学习毛泽东同志如何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的实际,和如何处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学习目的在于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了解中国革命发展规律。 第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通过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学习,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了解到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认清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道路是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思想与道路;“加强对于祖国、人民、革命政党、革命领袖的热爱”①,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国内外敌人的憎恨;以澄清存在于一部分青年学生头脑中的错误的历史偏见,旧的正统观念,中间路线等反动阶级所散播的错误思想以及糊涂观念。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指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四方面: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民主集中制是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军队。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经济。讲清新民主主义经济要进行怎样的建设;必须扫除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障碍,解放一切被束缚的生产力,就要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是国有经济领导的,保证工商业者的合法财产和合法经营不受侵犯,填平城乡间的鸿沟,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他各国政府和人民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第五,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的反映,是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服务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实行文化上的统一战线,就要联合五四以来进步的资产阶级文化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进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化。 第六,中国革命的前途。坚决地贯彻完成新民主主义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基本条件;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生产力得到最高度的发展,知识为工人阶级所有,消灭了两大差别,即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二)政治经济学 设立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增进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了解,把握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原则、政策及各种基本知识,帮助树立科学历史观、人生观、社会观与世界观。《政治经济学讲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参考大纲,它刊登在1950年《光明日报丛刊》(第二辑)上。《提纲》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部分、社会主义经济部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部分。其中资本主义经济占比重较大,约占一学年三分之二的授课时间.主要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各种范畴内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观点理论,克服学生中存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思想因素,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出发解决思想问题。内容除导论外有12个题目:前资本主义诸社会经济阶段;商品生产及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资本与剩余价值;工资与资本积蓄;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间的瓜分;资本主义农业与地租;市场问题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独占阶段——帝国主义;由资本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成长过程;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优越性及其经济法则的特质;在社会主义壮大和帝国主义崩溃过程中出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