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雪雄等
页数:272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16387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稿由四个篇章构成,一、基础理论篇;二、创新投入保护体制机制,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培育新型农民。四篇十三章介绍了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实践历程及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中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略进行了探索。在实施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无疑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蔡雪雄,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出版专著2部,合著6部。在《经济学动态》《农业经济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上发表文章60多篇。福建社会科学院是福建省唯一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福建省曾于1960年7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该学部于1962年撤销。1978年2月重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82年4月改称福建社会科学院至今。
目录
第一章 农业现代化基本理论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和制约因素
第二章 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主要举措
第一节 福建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福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举措
第二篇 体制机制篇
第三章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第一节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第二节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第四章 完善农业农村投入机制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第二节 福建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节 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福建农业投入持续增长
第五章 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节 城乡关系发展的历程与实践
第二节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第三节 推进我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第三篇 产业体系篇
第六章 用新理念新技术武装农业
第一节 用新理念武装农业
第二节 “互联网农业”体系构建
第七章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与实现形式
第一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
第八章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第一节 适应农村全面小康要求,改善农业生产及产品结构
第二节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造农业区域化产业带
第九章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节 理论探讨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借鉴国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第三节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十章 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一节 拓展现代农业国际市场
第二节 稳健发展农业国内市场
第三节 合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
第四节 充分利用国内农业资源
第四篇 新型农民篇
第十一章 农村与农民现代化历程、困境及关系
第一节 农村现代化的历程与现实困境
第二节 农民现代化的演进与现实困境
第三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的关系
第十二章 农村现代化建设研究
第一节 建设美丽乡村
第二节 乡村治理现代化
第十三章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民职业化实现路径探析
第一节 农民职业化的内涵
第二节 我国农民职业化历程
第三节 国外发达国家农民培育经验及启示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民职业化实现的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福建省现代农业实践与发展探索》: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遵循现代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对“三农”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不断推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 一、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扶持培育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和专用甘薯、马铃薯品种,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建立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100万亩,带动推广优质水稻500万亩以上。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和储备订单粮食收购直接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地方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储备粮库存、轮换和质量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区域性粮食集团,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推进粮食产业发展,认定一批省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坚持以优化品种为基础,以提升品质为重点,以打响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有福建特色、有较强影响力的福建知名农业品牌。促进品牌资源融合共享,围绕茶叶、水产、水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品,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突出打造特色水果、水产品、富硒农产品等一批区域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建立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强化品牌保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组织一批特色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展福建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加大福建名优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在“闽茶海丝行”基础上,开展“闽货海丝行”、“闽货中华行”、“闽货网上行”活动,扩大福建农业品牌的影响力,促进福建名牌农产品拓展市场。 (三)加强农业新品种选育推广 启动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推进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加快育成一批适应设施化栽培、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优质稻、专用“两薯”、高效特色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生猪、禽类品种。推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种业企业,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为目标,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工程。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拓宽监管领域,强化农药兽药饲料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功能,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动落实生产记录和诚信档案。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规范畜禽屠宰管理,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创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加快水产品可追溯监管和渔药监管平台建设。在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开展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并逐步向乡镇延伸。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人管理衔接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从产地到餐桌全程无缝对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