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编者:郭洪海//董亮//田慎重
页数:230页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16344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课题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内容包括: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农沼结合发展模式、农菌结合发展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都市农业 (蔬菜) 发展模式、“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等。
作者简介
郭洪海,男,196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任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资源环境分团副团长、中国耕作学会理事、中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理事、山东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长期从事循环农业与信息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环渤海低平原盐渍土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环渤海低平原现代化高效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环境技援项目“黄河三角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环境影响及土壤环境容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动态、景观结构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49631040)(参与主持)、农业部“山东省优质专用农产品种植区划(小麦)”、农业部“山东省农业资源数据建设”,“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淮平原区农田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NO.2007BAD89B09,国拨经费617.0万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淮海平原区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NO.2012BAD14B07,国拨经费1047万元),构建了农田系统的“农田资源—产品产出—废弃物收集利用—再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在循环农业、3S农业应用及生态农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4.01,第七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滨海盐渍土区植物适应性生理基础及评估标准与植被更新技术研究》,2001.09,首位;《山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2011.01,首位;《黄淮海区域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2017.05,首位;《加入WTO对山东农村水利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8.04,第五位)。同时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均第一位)。出版专著2部(《滨海盐渍土生态治理基础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花生品质区划》,科学出版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等论文80余篇。
本书特色
《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介绍了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课题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针对山东省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条件,优选出了适宜山东省的农牧、农沼、农菌主导循环模式,摸清了休闲观光与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现状及效果,提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主导模式,探讨了“互联网 农业”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脉络,调研了高效作物节水、节肥发展模式的基本态势,并对相关模式进行了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及环境风险评估,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施的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
《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可供农、林、牧、渔行业相关院校师生、科研与生产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为相关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目录
第二章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
第一节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背景
第二节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
第三节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对区域资源与环境影响
第四节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评价
第五节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优选
第六节 农牧结合发展模式实施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
第三章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
第一节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背景
第二节 典型案例基本情况
第三节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
第四节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对区域资源与环境影响
第五节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评价
第六节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优选
第七节 农沼结合发展模式实施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
第四章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
第一节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背景
第二节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
第三节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对区域资源与环境影响
第四节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评价
第五节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的优选研究
第六节 农菌结合发展模式实施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
第五章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背景
第二节 典型案例基本情况
第三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
第四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的科技支撑需求
第六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优选方案
第七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实施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建议
第六章 都市农业(蔬菜)发展模式
第一节 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都市蔬菜模式发展现状
第三节 都市蔬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推进都市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
第一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背景
第二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
第三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研究
第四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评价
第五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优选
第六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模式实施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
第八章 “互联网 农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互联网 农业”发展模式发展背景
第二节 “互联网 农业”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互联网 农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节 “互联网 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建议
第五节 “互联网 农业”发展模式的实施路径及政策措施
第九章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第一节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背景及山东实践
第二节 山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典型模式
第三节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科技园区评价
第四节 山东农业科技园区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十章 高效作物节水发展模式
第一节 高效作物节水发展模式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背景
第二节 高效作物节水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测算与评价
第三节 高效作物节水发展模式对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高效作物节水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评价
第五节 高效作物节水发展模式实施途径及配套支持政策
第十一章 高产高效粮田节肥发展模式
第一节 高产高效粮田节肥发展模式发展背景
第二节 调研案例优点和弊端
第三节 小麦施肥模型建立
第四节 玉米施肥模型建立与经济分析
第五节 农户对粮食作物高效施肥的认识及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节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测算与评价方法综述
第二节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测算与评价方法筛选
第三节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定量研究方法典型案例应用
第十三章 现代农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第一节 现代农业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 案例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