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在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

封面

作者:王延光王文建

页数:180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1092671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的研究思路按照“理论分析-历史经验分析-目标确定-实践分析-体制建设-体制创新-展望”展开。  《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首先阐述了有关社会治理的概念理论和历史的发展,然后总结了国际上有关社会治理的经验和启示;其次,对现代化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为了使得《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论证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站在用事实说话的角度,分别分析并总结了杭州在现代化城市治理方面的构思、成都村民自治的创新、深圳社区治理的改革成就以及南京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

作者简介

  王延光,男,1974年8月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南京晓庄学院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机关党委书记。著有《晓庄英烈传》《孟琇焘传》等专著,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党建思政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20余篇。    王文建,男,1966年10月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现为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出版《电子政府治理理念及其相关制度创新研究》《治理理论研究探索》等专著4部,主编《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指导教程》等教材8部,在《社会科学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人民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治理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社会治理的国际启示

第二章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第三章 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 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第二节 成都村民自治的实践与启示
第三节 深圳社区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第四节 南京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第四章 社会体制、治理体制和组织体制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包容的社会体制
第二节 夯实的社会治理体制
第三节 创新的社会组织体制
第四节 突破的社区治理体制

第五章 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提升策略
第一节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第二节 完善和发展社会动员机制
第三节 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

第六章 中国战略与全球治理
第一节 中国的全球战略
第二节 全球治理
第三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节选

  《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  第四节 南京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一、南京市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模式的生成  随着网格化管理在我国推行,有一部分模式得以推广,比如典型模式中的北京东城模式、上海长宁模式、浙江舟山模式。从一般性的经验性总结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网格化管理都在延续最初网格化管理的框架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创新。可看到的是网格化管理正以不断创新的方式,逐步改善基层治理的状况,使社会管理创新更加灵活多样。《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试图在对网格化的生成、内在逻辑和典型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南京市仙林街道进行考察分析,对其生成机理、内在逻辑、运作机制、现存问题、改进方法提出思考。  (一)仙林街道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1.从一般街居制到网格化管理  (1)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变迁。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适合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制模式。“新的模式的产生标志着与发达国家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接轨的开始,也必将对我国城市基层的管理和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①单位制。我国的街居制是辅助“单位制”建立起来的,这一制度的考虑是出于单位制管理有单位的职工,街居制管理没有工作的居民。单位制作为新中国制度创新的成果之一,在社会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产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单位制得到了逐步的强化,因而在中国的城市社会,单位成立基本的社会组织,可以说整个城市都被单位化了,社会只有依赖于单位才能运转,这样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单位体制。单位制的建立,使当时中国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状态下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高度组织化,其在社会资源严重短缺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可以说“单位制的构建是当代中国依靠独立的权威力量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构建新的社会调控体系、谋求社会整合的尝试”。  ②街居制。单位制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但是随着城市社会的快速转型,整个社会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组织功能多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逐渐被消解,单位外空间逐步扩大,街居制的单一化、行政化与社会需求多元化、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中的基本矛盾。街居制这一伴随单位制产生的基层管理制度,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为组织构架,但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街居制日益的陷入困境,街居制对于社会的整合功能日趋下降,其职能大大超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民政部确立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社区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基层治理方式,成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城市基层治理体制重大举措逐渐取代了单位制和街居制。  ③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性的社会特点之下,其管理难度增加,现实的困境需要一种新型的和时代需要相适应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这样看来,网格化管理的产生,并不是实践的偶然所得,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城市管理的特点随着单位制的确立也呈现一定的模式即“行政机构一单位一个人”这样一个从国家到个人的总体性社会管理框架,随着单位制的衰弱,其后出现了“国家一街居制一个人”的社会治理格局,到今天的“国家-社区-个人”管理结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和政府管理的理念、方式和这种传统的治理结构不相协调。社会管理的问题突出,任务越来越重,社会管理的现状要求政府有更高的社会管理水平。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在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发展探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