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丹增
页数:37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0100667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说起来,我对教育最初的、最基本的认识——
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是从雪域高原开始的。
在雪域西藏,圣洁的珠穆朗玛直插云霄,俯瞰
着藏区大地。千百年来,它以其永恒不变的庄严护
佑着一代又一代的藏族子民繁衍不止,生生不息。
但是,在往昔,由于地域的限制和社会制度的束
缚,藏民子女除了能够接受一定的宗教教育之外,
很少能受到与时代同步的现代教育。这种状况直到
西藏解放后才开始发生变化。
在辽阔西藏,我看到一座座冰川雪峰的同时,
更看到一个个藏族儿女渴望知识、渴求教育的目
光,那是一种使人刻骨铭心的目光,其间流露出来
的,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千年期盼!至今回想起来,
还历历在目。同时,我看到了更多人被教育这把金
钥匙改变了命运的事实,看到了自治区的兴旺发
展,看到了藏民族的进步。毋庸置疑,这些变化,
无不与教育有关。
来到地处边陲的云南工作,我也看到了许多类
似的情形。因为云南毕竟是三迤之地,老少边穷兼
具,云南各族人民同样希望通过教育发展来更快地
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有这些,都让我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认识,不
断增进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思考,不断增强做
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我从藏北腹地来到布达拉宫,从雪域高原来
到北京,再到彩云之南,回望人生历程中的每一个
步履,我始终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的崇仰与感激。在
我心中,教育就像高原一般壮阔浩瀚,像哈达一样
圣洁高贵。
是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是教育改变了我
的命运,也是教育使我学会了关注教育、热爱教育
并投身教育。
1 960年,我在西藏公学开始了接受现代教育
的历程,自此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此后,我又在
西藏民族学院师范专科学习,从此与教育结下割舍
不断的情缘。1 9 7 3年,进入复旦大学学习,这是
我人生的第二步。随后从《西藏日报》开始迈出人
生的一个个崭新步伐:从一名普通记者到西藏自治
区党委副书记,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
席,再到云南省委副书记,是教育给予我动力,让
我伴随西藏、云南和祖国的进步而成长。当然,职
务的升迁也许并不能完全说明能力和贡献的高低大
小,而孝敬好父母、抚养好子女、善待好邻里以及
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和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同事,
一样能体现人生的意义。同样,对工作的兢兢业
业、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专长研究的不懈投入,
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教育使人立德的
成效。
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奇妙,它注定了我这一
生要与教育紧密相依,要与教育难分难舍——它让
我从一个受教育者开始,又回到教育事业上来。此
时的我,在终身学习、继续接受教育的同时,又增
加了一份责任。我先后成为西藏教育发展和云南教
育改革与发展事业的一名组织者和参与者:1 985
年起在西藏联系和分管教育多年;2003年,当云南
省委、省政府果断做出教育改革决策的时候,在
省委、省政府的强力领导下,我参与和组织实施
了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一崇高而责任重大的行
动。受命以来,虽不至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
效”,但殚精竭虑,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
向,把满足、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
在首位,努力使教育逐步成为“人人都享有的权
利”,不懈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
成绩。尽管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尚有一定距离,可也问心无愧了。
几十年来我与教育结下的不解情缘,多少个春
秋对教育的苦苦思索,终于在云南教育改革喜获丰
收之后,在向党的十七大献上一份礼物之时,得以
有机会一诉衷肠了。
因此说,这本书作为一个选题,是一个历史的
现实的既定的计划。这本书的完成,不是一时的心
血来潮,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深
入领会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下求索、集腋
成裘的结晶。
走上为官之路以后,我没有培养起太多的爱
好,惟有读书、学习、写作以及对文化教育进行思
考、研究成为繁忙工作之余的最好享受,不断地学
习、不断地获取知识成了最大的幸福源泉。而多年
来形成的做笔记的习惯,忠实地记录了我人生历程
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自己与古今中外文化大家、教
育大家们的一次次心灵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记录
了自己在文化发展、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所思所得,
记录了自己一路走过的所见所闻所想。一本本厚
厚叠叠的笔记,凝结着我的心路旅程,蕴藏着我的
人生感悟。虽说还未能做到“读万卷书”,但我在
文化教育领域所涉足的书籍、著作已无法尽数了。
尤其是二十多年来我先后到过五十个国家考察、讲
学、访问,其中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
斯、希腊、埃及、南非、日本、印度、泰国、阿根
廷、巴西、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路所获
已远非读几本书所能及,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加厚
了自己的笔记,加深了自己的思想。
这些年来的涓流积累,已然成为自己人生当中
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真诚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
来分享。文化方面的积累,我已通过《文化产业发
展论》、 《文化慧眼读云南》奉献给了读者;在教
育方面,我想通过这本书让人们来分享一个来自雪
域高原的藏族文化人的人生情怀,来分享自己数十
年积累下来的对教育最具体、最实在、最鲜活的感
悟和认识。
当我要把多年的积累竭力组合成为一本气息相
通、血脉相连的著作时,并不像当初想象得那么容
易,成书的过程颇费思索,运笔时感阻滞,处处充
满了挑战和不能回避的应对。说实话,我不是教育
家,也不是改革家,我只是一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组织者和亲历者。所以,斟酌再三之后,我选择了
笔记体作为成书的形式。笔记这种较为自由的文体
对我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它灵活多变,可以史论结
合,引言摘句,可以天马行空,摇曳生姿,既能免
除我拙力去扮演方家角色的无奈,又能避免我可能
会遭遇捉襟见肘的尴尬。
除了让人们分享之外,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
与关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关心云南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人们进行一次沟通和交流,希望人们通过阅
读而有所收获,继而和衷共济,共同把祖国和云南
的教育事业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人们更好地享
受教育这一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教育发展
让人的命运得到改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已呈现出这样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继续强化_
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普及科学教育、环境教育和技术教育,全社会推动教
育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法改革,大力培养师
资等。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通览人类发展的壮丽画卷,教育发展历
来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及发展水平的制约,而教育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
动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观点,一直是传统的教育理论所坚持并得到
广泛认可的。
从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为经济服务,再到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由于
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段性,教育功能及作用的定位,长期以来都不
能顾及教育自身的主体——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欣喜地
看到世界各国教育理论、观念正在发生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改变,其中最
为明显的是对教育功能的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已经越来越关注人自身的全
面发展,生动地表现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强调对个人发展能力的提
升和对个人、对家庭、对群体的实际效用,这些集中体现在:通过教育,人
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总结最近几年的亲身实践,审视这些年教育领域发生的各种变化,分
析各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各种挑战,教育在提升对个人的效用进而改变人
的命运、改变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命运过程中,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
作用更加明显。而在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世界各国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高度重视各类教育的衔接、沟通和递进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有致、富有特
色的国民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的自身活力
正在前所未有地被焕发出来。基础教育成为人人都享有的权利,国民综合素
质的提高、青壮年文盲的扫除、义务教育的普及等,都把重任交付给了基础
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越来越广泛成为职业教育的发
展理念, “不仅仅为了谋生”正在主导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以“就业教
育”让人们找到饭碗外,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多
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更成为了实现终身教育理想的途径之一;高等教育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的主体,正在由
“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普及化”迈进,无论对国家或地区综合竞
争力的提升,对个人的创新发展,还是对整个文明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
来说,高等教育都越来越显露出其核心动力的特质,把它看作是社会进步的
引擎一点都不为过。
基础教育:人人都享有的权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二战结束时,一位美国记者看到一个日本孩子坐
在战争废墟上读英文,他拍下了这张照片,发向全世界,并预言日本大有希
望。三十多年后,这位记者的预言得到验证: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这个故事蕴含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而言, “让孩子读书”永远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基础
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具有明显的先导性,19世纪的德
国、20世纪的亚洲“四小龙”等,无一不是通过优先发展基础教育,进而成
功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
人的命运得到改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
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度,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都有
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人在社会化及改变自身命运的过程中,教育起着十分关
键的作用,特别是基础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功能,是其他形式
的社会活动无法替代的。进入21世纪,人的社会化,明显地表现为人的现代
化;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不论发达程度如
何,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以及云南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的
取向,都指向了每一个少年儿童实现自身现代化的目标。从这两方面的逻辑
关系看,人人享有的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实质上是享有自身现代化和享受
现代化成果的权利。
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追求的梦想,并且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同时成为
世界范围内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
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基础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通常说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传统、不同的
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的作用也不同;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
展阶段,基础教育的作用也会有差别。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21世纪,基
础教育将逐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做出这样的判断,
一是因为世界范围内推进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就是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二是因
为中国的现代化有自己的特征,那就是首先要让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
资源优势,实现这个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向所有少年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基础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