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亮王伟剑
页数:268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35855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记录了我国16位乡村青年教师的人生故事。这些“80后”教师以口述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各自独特的成长轨迹以及与教育的缘分。本书并非16个单独故事的简单汇编,它更反映了当代乡村青年教师的群体处境。这里有他们的青春与激情,也有他们的困惑与迷茫。从这些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体身上深深的时代印记。他们多数来自农村,并很终返回农村从教,见证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教育的改革,也呈现了当下乡村学校、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作者简介
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示范建设项目指导专家,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县级教师服务支持体系、特岗教师政策研究等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教育、教师支持体系、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会学、性别研究以及妇女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多年来关注农村教育及农村教师,以口述史等方法记录和发掘农村教师的更迭和生命体验,梳理农村教育中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历史脉络,致力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主编《性别研究与妇女发展》《青春进行时——我的特岗故事》《女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研究》《聆听女教授:研究与叙事》《我的教师之路——中日中小学教师口述史》,著有《教育法概论》《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性别天地——悄悄话大声说》《学会求知》《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现代教育改革的理性批判》《性别与教育》《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示范建设项目指导专家,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县级教师服务支持体系、特岗教师政策研究等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教育、教师支持体系、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会学、性别研究以及妇女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多年来关注农村教育及农村教师,以口述史等方法记录和发掘农村教师的更迭和生命体验,梳理农村教育中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历史脉络,致力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主编《性别研究与妇女发展》《青春进行时——我的特岗故事》《女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研究》《聆听女教授:研究与叙事》《我的教师之路——中日中小学教师口述史》,著有《教育法概论》《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性别天地——悄悄话大声说》《学会求知》《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现代教育改革的理性批判》《性别与教育》《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胡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及教师教育史、教师教育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曾任《中国教师》常务副主编,《中国教师》、《教师教育研究》两刊编辑部主任。主持包括“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现当代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研究”,“北京市中学教研组长职责与素质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学研究小组发展史研究”、“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民办代课教师历史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几十项。著有《制度的构建与超越——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师范教育的20世纪》《中国教师教育新境界——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等著作,其中《中国古代私学和近代私立学校研究》(合著)荣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新华文摘》等CSSCI发表文章数十篇。
本书特色
该书记录了我国16位乡村青年教师的人生故事。这些“80后”教师以口述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各自独特的成长轨迹以及与教育的缘分。本书并非16个单独故事的简单汇编,它更反映了当代乡村青年教师的群体处境。这里有他们的青春与激情,也有他们的困惑与迷茫。从这些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体身上深深的时代印记。他们多数来自农村,并最终返回农村从教,见证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教育的改革,也呈现了当下乡村学校、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目录
口述者 赵丹
我在异乡做特岗教师
口述者 彭建兰
坚定的守望者
口述者 李辉
教师路上的苦与甜
口述者 周文竹
从一线教师到教师培训者
口述者 杨永生
我是教学十五载的“80后”老师
口述者 王 娟
体验百味人生
口i术者王小永
探寻生命的意义
口述者 顾小敏
在农村教书的“城市娃”
口述者 李 师
我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口述者 蔡小琴
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教好书
口述者 刘国贵
为爱行千里
口述者 陈冬梅
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90后”乡村教师
口述者 张琪
在教学中体会成长
口述者 鲍艳伟
傈僳寨子里的年轻老师
口述者 余正昆
从职场到学校
口述者 任芸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