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永新
页数:364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92244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云南省最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由中公教育名师团队精心编写,适用于云南省最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包括了考试要求掌握的全部重要知识点。在认真分析云南省最单位考情的基础上,全新研发,契合云南省最单位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作者简介
李永新,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具有如下特色:
1.量身定制内容。本书针对云南省事业单位分类统考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真题的特点设置题型板块,讲解特色考点。
2.深度分析考情。本书介绍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分类统考的基本情况,通过精选真题深度分析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的具体考情,并据此解读了命题特点和趋势。
3.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本书归纳了不同题型的核心考点,并围绕考点精讲作答技巧。
4.扫码听微课程。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在文字解析的基础上,还配有视频讲解,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目录
考情深度分析(1)
章教育(12)
节教育概述(12)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3)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19)
第四节教育制度(21)
第五节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概述(23)
第六节学生的心理发展(24)
第七节学习概述(30)
第八节学习理论(32)
第九节学习动机(37)
第十节学习迁移(38)
第十一节学习策略(41)
第十二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43)
第十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德育过程(44)
第十四节教师的教学及成长(48)
第十五节教育评价(52)
第十六节班主任工作及课堂管理(54)
第十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8)
第十八节教育法规节选(69)
第二章国情地理(79)
节国情概况(79)
第二节自然地理(81)
第三节世界地理概况(84)
第三章政治(86)
节十九大以来国家发展新理念(8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88)
第四章法律(94)
节宪法(94)
第二节监察法(96)
第三节民法(98)
第四节刑法(101)
第五节行政法(104)
第五章经济(108)
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8)
第二节微观经济(109)
第三节宏观经济(109)
第六章人文与历史(111)
节文化常识(111)
第二节历史常识(118)
第七章科技与生活(127)
节高新技术(127)
第二节生活常识(130)
第八章管理(139)
节管理概述(139)
第二节管理职能(140)
第三节决策(142)
章选词填空(144)
节词义辨析(144)
一、词语的理性义(144)
二、词语的色彩义(146)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148)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148)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150)
第三节成语(152)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152)
二、成语连用(155)
第四节虚词(155)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156)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156)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158)
第五节语境分析法(160)
一、对应分析法(160)
二、情境展开法(162)
第二章语句表达(164)
节语序排列(164)
一、关注首尾句(164)
二、抓住关联词(165)
三、重视指代词(166)
四、注意逻辑顺序(166)
五、注意承启关系(167)
第二节句子填空(169)
一、话题统一(169)
二、前后照应(170)
三、句式一致(171)
四、意境协调(171)
第三章片段阅读(173)
节主旨观点题(173)
一、题型解读(173)
二、解题指津(173)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176)
一、题型解读(176)
二、解题指津(176)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179)
一、题型解读(179)
二、解题指津(179)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181)
一、题型解读(181)
二、解题指津(181)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183)
一、题型解读(183)
二、解题指津(183)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186)
一、题型解读(186)
二、解题指津(186)
第七节关键信息识别法(188)
一、关键词(189)
二、关键句(192)
三、关键暗示信息(193)
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96)
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96)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96)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97)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97)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97)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99)
一、单定义判断(199)
二、多定义判断(206)
第二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208)
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08)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208)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209)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209)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211)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212)
一、概念间关系(213)
二、近反义关系(214)
三、描述关系(214)
四、条件关系(216)
五、语法关系(216)
第三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218)
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18)
必然性推理(218)
一、直言命题(218)
二、复言命题(224)
可能性推理(231)
一、削弱型题目(232)
二、加强型题目(235)
三、前提型题目(239)
四、解释型题目(241)
五、评价型题目(243)
六、结论型题目(246)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247)
一、找突破口法(247)
二、假设法(249)
三、排除法(250)
四、排序法(251)
五、图表法(251)
六、计算法(252)
章数量分析——数学运算(254)
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254)
一、数的整除特性(254)
二、大公因数与小公倍数(255)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257)
四、同余与剩余(257)
五、尾数法(259)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259)
一、计算问题(259)
二、和差倍比问题(262)
三、行程问题(263)
四、工程问题(265)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267)
六、几何问题(271)
七、利润问题(273)
八、容斥问题(275)
九、植树问题(276)
十、抽屉原理(277)
十一、推理问题(278)
十二、运筹问题(279)
十三、浓度问题(280)
十四、牛吃草问题(280)
十五、鸡兔同笼问题(281)
十六、盈亏问题(282)
十七、日期问题(282)
十八、方阵问题(283)
十九、年龄问题(284)
二十、时钟问题(285)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286)
一、代入排除法(286)
二、特殊值法(287)
三、方程法(288)
四、图解法(291)
五、十字交叉法(293)
第二章数量分析——资料分析(294)
节资料分析常见概念(294)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94)
二、增长量(295)
三、增长率(297)
四、比重(300)
五、倍数和翻番(301)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01)
七、进出口额(302)
八、指数(303)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303)
一、尾数法(304)
二、首数法(304)
三、有效数字法(305)
四、特征数字法(305)
五、范围限定法(306)
六、乘除法转化法(307)
七、同位比较法(308)
八、运算拆分法(309)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309)
第三节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314)
一、计算题(314)
二、排序题(315)
三、计数题(316)
四、趋势判断题(317)
五、综合判断题(318)
六、假设条件题(319)
章策略选择命题规律(322)
节策略选择概述(322)
第二节策略选择常考内容(323)
第二章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324)
节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24)
第二节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39)
第三节教育机智(347)
第三章人际沟通与合作(356)
节教师与学生(356)
第二节教师与家长(358)
第三节教师与同事(360)
第四节教师与教育管理者(361)
中公教育·云南分部一览表(36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64)
节选
章教育
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育的功能
1.依据作用的对象不同,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
(2)社会功能(派生功能、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对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发挥具有制约作用。
2.依据作用的方向不同,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1)正向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强调的是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
(2)负向功能:教育具有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依据作用的呈现形式不同,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2)隐性功能:伴随教育的显性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五、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它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制定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和评估教育质量等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学界在对教育起源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种观点,以下三种为主流学说。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2.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等。劳动起源说立足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这一基本命题,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内容与生活需要相适应,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①中国的古代教育: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时形成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士”成为中国代教师群体。
经典考题我国早的教师群体产自春秋时代的哪一个阶层?
A.士B.史C.祝D.卜
解析:此题答案为A。“士”是先秦时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指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②古希腊的教育: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他们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和掷铁饼,被称为“五项竞技”。
雅典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他们的学习内容主要为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
(2)封建社会的教育
①中国:教育内容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②西方: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其中,教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一般为七艺(三科,分别是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分别是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学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被不断强化。
④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近代社会的教育
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世界进入近代社会。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和教育的法制化等特点。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方面: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现代教育具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等特征。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逐渐形成并发展出教育学这门社会科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下面将对中西方的一些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具体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