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三版)

封面

作者:丁连信

页数:23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304712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3版)》从当前我国家庭的变革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分析了特殊类型和特殊年龄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以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为重点,论述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问题。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3版)》力图较好地体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新研究成果,力求做到理论性与应用性、操作性的有机结合,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使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3版)》既可供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早教机构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用作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节 家庭概述
第二节 家庭教育概述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二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家长自身素质
第二节 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第三节 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第四节 家庭教育的社会历史背景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四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五章 特殊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一节 胎教
第二节 0~1岁婴儿的家庭教育
第三节 2~3岁逆反期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四节 5~6岁儿童入学时的转折与家庭教育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六章 学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一节 智力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七章 特殊家庭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节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三节 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八章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途径
第四节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九章 社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节 社区教育概述
第二节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第十章 新形势下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节 当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变革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附录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3版)》:  二、主体性原则  (一)含义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学前儿童家长应认识到孩子是社会的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特点,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孩子的选择,使孩子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二)要求  1.尊重并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  尊重、平等是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是每个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所应该遵循的。在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不能忽视孩子的地位,不能轻视、压制孩子的正确意见,而应该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使孩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彼此之间才不会产生心理隔阂。但是我们发现,当年幼的孩子兴奋地谈起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时,成人往往不屑一顾,感到他们太小,不值得把他们的愿望当回事。“爸爸,我长大了想当警察。”“当警察多没出息,咱们以后出国留学。”“妈妈,我想把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懂什么,有妈妈呢,不用你操心。”我们常常听到这种不平等的对话。在成人眼里,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要长,他们的想法实在是幼稚可笑,没有必要当真。古往今来,孩子的一生由父母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已成为许多家庭的责任,这种传统做法使孩子的理想在成人面前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他们的理想和愿望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家长的高度控制和约束下,孩子们学到的是高度的依赖和服从。也有的家长做得非常好,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例如,6岁的甜甜曾经按照父母的意愿开始学习书法,在父母的督促下,她每天进行书法练习,虽然在书法上有了一点进步,但是在学习时总提不起精神来。一段时间后,她父母觉察到了这一点,便找她谈话。她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自己的最大兴趣是学拉小提琴。父母非但没有训斥她,反而尊重她的选择,满足了她的要求。正如孔子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有兴趣,她学拉小提琴非常自觉,并且在练琴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把每首曲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而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度”这个问题,则是家教的成功秘诀。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2.尊重学前儿童的人格  现代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迁怒于子女”,也就是说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孩子,而应与孩子相互尊重。父母要把孩子当人看,年龄再小,他或她也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子女的尊重上,教育应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地位上,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意志,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才会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成人一旦习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看孩子,就常会出现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感觉,同样,如果用成人的理想去塑造儿童,得到的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心理上的不平等必然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在幼儿阶段,父母与儿童沟通的主要问题是不平等。家长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听我的”,与儿童沟通常用的语言是“不许……”或是“你应该……”,这种对话是单项地传递信息,谈不上是沟通,对儿童的成长作用不大,日久天长,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将会大失所望。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受到尊重、经常与他人进行平等交流的孩子才能发展独立健全的个性。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或玩具,孩子才能像花朵一样自然、积极、快乐地开放。举个例子,因为孩子贪吃,总是偷吃食物,家长就把食物藏起来,像这样以“防贼”的方法对待孩子,只会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种方法必然是不能奏效的。  允许孩子与自己进行平等的探讨和辩论,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分辨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处处都把孩子看管起来,一心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稍有申辩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孩子往往会失去安全感。幼儿对这个世界所能掌控的东西本来就少,如果家长也不能为其创造一个彼此平等的家庭环境,他们往往会失去对世界的信心,进而孤僻内向、行为消极,甚至引起悲剧的发生。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三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