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社区概论(第2版)/于显洋/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封面

作者:于显洋

页数:3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02210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社区概论”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必修课,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知识系统
中的组成部分。本书从社区角度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社区理论
观点及社区实务工作方法,了解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正确分析社区现象,制定有效的治
理方案。

作者简介

  于显洋,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曾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本科)、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体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兼职为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社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专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许经营委员会和餐饮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秀特许品牌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  自1995年开始,在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德国图宾根大学、杜伊斯堡大学等做访问学者。主要著作包括《企业形象制胜》、《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组织行为学》、《社区概论》、<>

本书特色

“社区概论”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必修课,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知识系统
中的组成部分。本书从社区角度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社区理论
观点及社区实务工作方法,了解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正确分析社区现象,制定有效的治
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

第二章 社区性质
第一节 社区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第三节 社区分类
第四节 社区的功能
第五节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章 社区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区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社区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社区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第四节 社区研究中的区位学分析方法
第五节 社区研究的本土化方法

第四章 社区理论
第一节 社区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社区理论的核心议题
第三节 社区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节 中国内地的社区理论研究及其前景

第五章 社区人口
第一节 社区人口的特征
第二节 社区人口结构与过程
第三节 社区人口问题与管理
第四节 社区人口与社区发展

第六章 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社区环境概述
第二节 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
第三节 社区人文与社会资源环境
第四节 社区规划与社区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社区的组织与管理体制
第一节 组织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组织的结构、分类与体系
第三节 当代社区中的组织
第四节 社区管理的体制与模式

第八章 社区的价值观与文化体系
第一节 社区文化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社区价值体系的性质
第三节 社区文化体系的性质
第四节 城市社区的文化体系
第五节 农村社区的文化体系
第六节 典型社区价值体系分析

第九章 社区服务
第一节 社区服务概述
第二节 社区服务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社区服务的实施

第十章 社区问题与变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社区变迁的性质
第三节 影响社区变迁的因素
第四节 社区变迁及其引发的问题

第十一章 社区发展
第一节 社区发展的性质
第二节 社区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三节 社区发展的程序
第四节 我国社区发展历程
第五节 未来社区发展模式
第六节 乡村社区发展策略

节选

  《社区概论(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法也称访问法,它是一种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有计划地面对面的交谈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在社区研究中,访谈法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2.访谈法的分类  (1)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法也称为标准化访谈法,它是一种调查者使用预先设计好的调查提纲,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对被调查者进行访谈式调查的方法。一般而言,访谈法中使用的调查提纲可粗略也可很详细,而当调查提纲详细到成为一份问卷时,那结构式访谈就成了访谈式问卷调查方法了。  非结构式访谈法也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不使用调查提纲,只就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与被调查者进行开放式的交谈,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当然,非结构式访谈中,调查者不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提纲,并不意味着调查者毫无准备。实际上,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同样要求调查者做好准备,设想好如何引导被调查者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情况、想法和见解。  (2)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个别访谈即对单个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个别访谈只有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两个人,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交谈与互动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干扰,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访谈方法。当然,个别访谈中也要注意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好的访谈环境非常重要。  集体访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座谈会,调查者选择与多个被调查者共同进行访谈,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显然,集体访谈比个别访谈更加复杂,其难度也更大,但访谈的效率更高,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资料。  集体访谈,因为涉及多个被调查者,因而组织这类访谈要求更高的技巧,其难度自然也更大。集体访谈要注意如下事项:  首先,集体访谈的人数以5~7人为宜。人数太少,效率太低,失去了集体访谈的意义;人数太多,不仅访谈不容易组织好,而且难以让每个访问对象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其次,集体访谈由于有多个访谈对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小群体,这就要求访谈者在访谈进行过程中,注意防止可能出现的影响访问对象充分发表意见的群体心理现象,如群体压力导致的从众现象等。这就是说,先发表意见的人有可能对后发言的人产生影响;特别是被访者中的权威人士发表的意见,更容易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导致其他人不能或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访谈者必须注意防止出现的现象。  (3)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即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所进行的访谈,我们前面所说的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都是指直接访谈。  所谓间接访谈,是指访谈者不直接与被访谈者面对面接触,而是借助于某种工具所进行的访谈。例如,电话访谈就是一种典型的间接访谈。显而易见,间接访谈有其方便之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如借助电话可以随时访问想要访问的人。但是,间接访谈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例如在电话普及率低的情况下,借助电话进行间接访谈就会存在问题。借助工具进行访谈,访问者无法与被访者进行直接的人际互动与情感交流,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息无法与直接访谈获得的信息相比。此外,借助电话访问时很容易遭到拒绝,在电话中交谈,通常也不便长谈和深谈。  访谈法是详细了解社区中发生过的重要事件以及认识当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真实态度和深层动机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社区研究中,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对试图了解当地社会政治状况的外来者都会保持着相当的警惕性。具体来说,基层政府往往对外来研究者加以限制以防止其接触自己不希望被了解的当地情形,而普通市民因担心向不熟悉的外人提供当地社会政治信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一般也不情愿与陌生的外来者深入交谈。因此,在城市社区中开展田野研究,作为试图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外来者,须得通过建构和利用关系网络来找到合适的渠道并能够为其研究活动提供非常合理的解释才能够进入社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社区概论(第2版)/于显洋/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