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积军
页数:196页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06514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所编写的教育普及读物, 内容共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容、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活动设计) 。
作者简介
吴积军,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兼党委书记,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省校本研修指导专家,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省级专家,省校本研修指导专家,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2014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陕西师大兼职副教授,主持多项省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曾在农村中学工作20年。
本书特色
综合实践课程与未来人才培养
(代序)
今天的学校课程体系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以知识为核心的框架之上。应该说,相对于教育的随意化和碎片化来讲,这是一种教育的进步,此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有利于单一学科知识的集中学习,保证学习效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人才需要的必然产物。综合实践课程与未来人才培养
(代序)
今天的学校课程体系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以知识为核心的框架之上。应该说,相对于教育的随意化和碎片化来讲,这是一种教育的进步,此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有利于单一学科知识的集中学习,保证学习效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人才需要的必然产物。
这一课程体系毕竟被深深地打上了工业时代烙印,难免造成学科相对封闭、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那些智慧的头脑早就意识到这一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批判,指出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静听”,没有动手与活动的机会,这将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由此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理念。陶行知则进一步发展了杜威的教育理念,他主张“生活即教育”,在80多年前就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些理念强调了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综合化。
然而,知易行难,尽管我们认识到传统学科教学的种种弊端,但我们的教学实践却没有多少改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然而十多年的实践中并没有在中小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几乎在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发起并亲自推动了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但是并没有全面推开。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社会生活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课程与教学不改变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说工业社会更需要不同门类的专才,那么信息社会则更需要处理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议题,单靠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解决的,需要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教授学生掌握好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锻炼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知识更有效。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化。2016年8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了新的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其中“现象教学”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所谓“现象教学”,就是事先确定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现象的学习或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新的课程模块,以这些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
2017年10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正是呼应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理论和政策层面回归了应有本质,成为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全体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国家课程,究竟如何在学校实施,是使很多学校困惑的一件事。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广大的中小学对上好这门课并不是那么有把握,主要表现为教学的无序化、教师指导的形式化、教学评价的盲目化、教学管理的空泛化。很多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去玩,至于为什么玩,玩什么,玩到什么程度,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教师没有深入教学策略,就会出现整个教学过程随心所欲,想起什么教什么,任凭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缺乏对课程指导纲要的深入领会,对于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大领域区分不清,对于活动主题如何确定、活动如何开展、活动效果如何测评、教师在活动中如何站位以及如何有效指导也不知所以,故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常常上成了品德与社会课,课堂变成了技能的传授;教师对课程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把握不清,要么只凭学生的活动作品评价,要么出几道题把学生考一考。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学科特点,没有固定化、体系化的知识内容,也没有学科课程化的教材作为依托,课程资源源自社会资源,需共同开发与建设,因而学校对课程的组织和管理难以入手。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广大的中小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看到吴积军这本《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我似乎感到,总有一些校长、教师用专业精神和教育智慧热爱着这份事业。吴积军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名校长、名教师了,当他还在渭北高原一所乡村学校担任校长的时候就开始着手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这种实践改变了那一所学校,也成就了他的成长。他多年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研究中,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形成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书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育者、管理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一定会带来的启发和借鉴。
这本书的及时性不言而喻。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列入了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价值。劳动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使命。从培养目标来看,劳动教育具有多维目标,如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技能等。从育人功能来看,劳动教育具有融通性,融汇了德、智、体、美“四育”,可以立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
希望更多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能够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思考和实践。
王彬武
(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处长)
2018年10月12日
目录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3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构成与活动方式 12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16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 19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51
第一节 教师课堂教学指导策略 53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策略 64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策略 69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策略 80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活动设计) 89
第一节 开题活动阶段案例 91
第二节 实践活动阶段案例 122
第三节 交流分享阶段案例 147
第四节 展示活动阶段案例 172
参考文献 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