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静玮著
页数:22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25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市场中的民族与国家:论加德满都游客区的族性动力机制》是一本研究族性变化机制的海外民族志。族性是民族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自族类共同体诞生以来,族性便是富于变化的,其变化的规律亦为学界的关注焦点。《市场中的民族与国家:论加德满都游客区的族性动力机制》以加德满都的一个游客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时间、人群和商品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以此为引,阐述身在区内的尼泊尔乃至喜马拉雅各国族群的当代际遇。试图回答:在民族多元的尼泊尔,是否存在以公民身份为单位的“尼泊尔性”(Nepaliness)?全球化的市场之中,尼泊尔人的族性如何变化,而这一社区视角下的变化机制,是否又与国族整合、地缘政治等宏观命题相关联?
作者简介
李静玮,1987年生于湖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人类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方向包括尼泊尔及环喜马拉雅区域的社会文化、民族关系、地缘政治等。
目录
第一节 摩登的族性
一定义族性
二族性如何变化
三小结
第二节 尼泊尔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综述
一西方的尼泊尔研究
二尼泊尔本土人类学
三中国的尼泊尔研究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地点
二族性及其相关问题
三研究架构
第一章 空间
第一节 空间速写
一空间历史
二主要路段
第二节 从住房到办公室
一泰美尔的空间特点
二空间的三重属性
三小结
第二章 时间
第一节 泰美尔的一天
第二节 东道主生活与游客阈限
一东道主的日常与节日
二全球化阈限:全年无休的游客
三东道主的时间策略
四小结
第三章 人群
第一节 市场中的民族流动模式
一泰美尔本地房东的民族结构
二泰美尔商户的民族结构
三泰美尔的游客构成
四小结
第二节 边缘群体
一定义”边缘
一人群
三小结
第四章 商品
第一节 物的流动
一流动的符号
二流动的追逐者
三流动与民族文化
四小结
第二节 泰美尔与菩提热
一从村落到泰美尔
二关于经济制度的讨论
三木头变黄金背后的内外网络
四小结
第五章 族性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原生性、现代性与流动性
一原生性
二现代性
三流动性
第二节 现代性与族性
一泰美尔的现代性
二现代性下的族性生成机制
三小结
第三节 流动性与族性
一尼泊尔族性的整合进程
二流动性:民族矛盾形成关键
三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回顾
第二节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走进泰美尔
节选
《市场中的民族与国家:论加德满都游客区的族性动力机制》: 那些用天城文写就的招牌则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从这些店铺的位置和主要商品来看,它们并非主要面向旅游者。在看到这些招牌的时候,行事保守的游客常选择离开而非上前一探究竟——即便门中同样供应他们所需要的本地食物,而且在价格上更为低廉。这类店铺在泰美尔为数不多,但在较深的小巷中依然随处可见。除了书写文字的陌生,这些店主的语言能力也相对有限,不能用英文与游客流利交流。当顾客进入这些店面的时候,他们往往怯于开口招呼。另一些公共空间则隐藏在铺面深处,如那些主要面向本地居民的茶铺和小吃店,其中一些甚至连店标也没有,只有在这一带生活了数年的居民才能找到进入的通道。当然,在这个外来者众多的地方,外来者的闯入也不足为奇,即便是那些主要面向本地人的餐厅,也不时可见游客的踪迹,但他们不能获得便利的服务,也需要对菜单上的一些食物进行猜测并做出抉择。 文字、语言和惯习无形地将游客的公共空间与本地人的公共空间分离开来,使二者在公共空间内难以汇聚。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相差悬殊的消费倾向和水平。首先,一些本地的消费需求很难在此得到满足。尽管店铺挤挤挨挨,也间有价格低廉的杂货铺、菜店和奶制品店,但人们依然无法在此找到经营传统服饰、生活器皿的店铺。对于喜爱金饰远多于银饰的本地女性而言,新街上的金店要比这里提供繁复设计的银器店有吸引力得多,而那些印有夸张图案的上衣和嬉皮式的五彩大裆裤,也不符合本地人的日常审美。“泰美尔是买不到纱丽的,也买不到我要的三件套。”一位家庭妇女说道,“除了这些,可以选的倒是很多,但远远不如阿山和新街的衣服款式吸引人”。其次,尼泊尔人中虽不乏富有者,但多数人对泰美尔相对高的消费水准存有担忧。一天,笔者在等待午餐的时候,听到一对尼泊尔年轻恋人的议论,女孩一直在埋怨男孩:“这里看上去好贵啊,我们要不要换一个地方吃饭。”等菜单上来,她选择了相对便宜的菜品,并继续抱怨这里的消费。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这种担忧也构建在本地空间的进入能力上,即便这些餐馆对他们来说并不昂贵,但周边遍布廉价的本土餐馆,除了去尝试新奇的外国风味和超过正常价格好几倍的本地菜,尼泊尔人有的是选择。 泰美尔区内不乏高级餐馆和酒店,但低廉消费也时常可见。在街区中心的面包店,人们排着队购买打折的面包,那些铺面狭窄的果汁店和本地餐厅则是休息和闲聊的场所。一些情况下,人们很难判断这些店铺的消费者究竟是以本地人为主还是外国人为主。在主要面向本地人的低消费店铺中,人与人之间显得并不生分,一些提供尼泊尔奶茶的店铺是许多本地人日常交际的节点。即便是游客,也在拼桌和用餐的间隙与其他人有所互动。在这些店铺驻足的,有不少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以及在泰美尔区打拼的流动商户。商铺提供的座位之间空间较窄,喝茶和用餐的时候很难保证谈话的隐私以及不受周围人的干扰。体现这种公共属性的另一个例子是,这些店铺通常不会禁止食客吸烟,尽管有的客人会抱怨那些吸烟的人,但店主却并不一定为此警告吸烟者。有时候,二者会在店铺中各自占据一半的空间。在此,早已熟悉了这些外来者的店主会像变戏法一样拿出本地语言、英文和中文的菜单递给不同的客人,而身处其间的初到者,又禁不住感慨起泰美尔的神奇与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