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日)川本芳昭
页数:69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1406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
汉民族乃世界上的大民族,川本芳昭一直关注其形成过程极其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作者简介
川本芳昭,1950年生,九州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学分修满后退学,后于佐贺大学、九州大学任助教授,从1998年至今在九州大学担任文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与国家问题,出版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民族问题》(汲古书院,1998)、《中国史上的诸民族》(山川出版社,2004)、《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讲谈社,2005)、《东亚古代国家论:过程、模式与身份认同》(すいれん舎,2006),其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已翻译为中文出版。
译者简介
刘可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硕士,后赴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留学,师从川本芳昭,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间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
目录
篇 汉唐间中国北部的动向——以民族问题为中心
章 北朝国家论
第二章 关于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第三章 关于鲜卑的文字——与汉唐间中华意识的广泛传播相关联
第四章 关于三国时期的乌丸、鲜卑——从交流与变迁的观点所见
第五章 再论北魏内朝——从比较史的观点所见
第二篇 汉唐间东亚的动向与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
章 汉唐间“新”中华意识的形成——围绕古代日本、朝鲜与中国的联系
第二章 关于《隋书·倭国传》与《日本书纪·推古纪》中的记述——遣隋使小记
第三章 关于倭国对外交涉的变迁——从中华意识的形成与大宰府成立之间的关联所见
第四章 倭五王的自称与东亚的国际形势
前言
序言
笔者出版过一部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问题》的论文集,其中汇集了若干篇小文。
在该著作中,笔者试图解决以下诸方面的问题:,致力于深化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迁入对中国造成的具体影响的研究;第二,探讨了同时期中国南方非汉民族的实态;第三,致力于阐明中国文化的传入,以及人口的流动所引发的古代朝鲜、日本等地的具体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