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缉思
页数:26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86868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在宪法条文上都有自由、民主、法治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上却千差万别?经济实力一直领跑的美国,其大部分选民为什么认为自己的国家“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求国家政治改弦更张?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视“现代化”为国家的奋斗目标,但中东国家的许多政治家和公民为什么并不推崇“现代化”,反而推崇政治和社会的“伊斯兰化”?
纵观优选,世界各国社会都以何标准构建政治秩序并追求怎样的政治生活?随着时代的更替、历史的推演,各国政治目标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存在亘古不变的优选目标,值得全人类为之奋斗呢?《世界政治的优选目标》就是对这一话题的集中探索。
作者认为,安全、财富、信仰、自由、公正,是世界政治的永恒主题、基本价值和优选目标。人们追逐权力、创建国家、提倡民主和法治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五大优选目标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研究五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国别政治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明确国家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拓宽观察世界政治的视野,深入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任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等。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亚太安全。著有《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与李侃如合著)、《大国关系》、《大国战略》等。
本书特色
1. 全球知名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王缉思老师,学术生涯几十年以来的唯一一本专著。
2. 书中从安全、财富、信仰、自由、公正这五大目标的视角出发,行文通俗易懂,可以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看懂当前的国际关系形势3. 全国主流媒体目前已经开始关注新书的上市,翘首期待王老师的第一本通俗专著。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主题与时代
第一节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
第二节 时代及其政治主题
第二章 世界政治目标的辨识
第三章 安全
第一节 安全的内涵和“安全感”
第二节 传统安全:国内稳定,国际和平
第三节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起
第四章 财富
第一节 作为政治目标的财富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财富大爆炸”
第三节 财富在当代世界政治中的角色
第五章 信仰
第一节 信仰的种类
第二节 信仰的政治功能
第六章 公正
第一节 何谓“公正”
第二节 公正与收入分配
第三节 公正与法治
第七章 自由
第一节 自由观念与政治进步
第二节 个人自由所受的政治制约
第三节 当代自由主义及其对立面
第八章 五大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政治目标的排序和选择
第二节 安全与财富
第三节 安全、信仰、自由、公正的互动
第九章 通向理想国之路
第一节 理想国的标准
第二节 永远在路上
注释
节选
第一节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
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趋势和各国国内的政治变化,越来越同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2017 年 5 月,中国在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 130 多个国家和 70 多个国际组织派代表参加,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据报道,2016 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 1.07 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
接投资达 145 亿美元。1
中国企业的商业和公民的文化教育、旅游活动范围,其实远远不限于“一带一路”沿线,而是几乎伸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国在世界上大展宏图的时候,需要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特别是要注意相关国家的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可能造成的冲击。
谈到政治风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处于贫困和动乱之中的国家。其实,发达国家的政治对中国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16 年11 月,美国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选举结果使大多数美国政治精英和主流媒体大吃一惊,也出乎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观察家的预料。2017 年 1 月,特朗普入主白宫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对世界政治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冲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比如,特朗普政府大幅度削减税收或者提高美元利率,可能加快中国资本外流;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会影响不少正在美国留学、就业的中国公民,打算去美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恐怕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特朗普政府在对华贸易方面的态度和政策调整,以及是否欢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特别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许多中国企业的利益。特朗普政府声称中国要对消除朝鲜核武器承担更大责任,否则就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美国国内政治变化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无数事例说明,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需要关注世界政治。不过,一般人在谈及“世界政治”时,首先想到的是“国际关系”,比如中国同美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的关系,美国对朝鲜、伊朗的政策,等等。几年来,舆论界、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包括钓鱼岛归属、南海争议、美国“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纠纷等,也大多属于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关 系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尽管这 门学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成熟,似乎也并不高深,甚至有 人讥讽国际关系学者议论时政的水平还不如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但国际关系热点经久不息,已经深入中国人的脑海,经常引起热烈 讨论,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认为,“世界政治”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世界范围内政治发展的总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内部的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比通常理解的国际关系涉及的领域更深更广。2 比如,2016 年特朗普为什么能当选美国总统,属于世界政治范畴。这个问题跟国际关系和美国外交不甚相关,而是美国国内政治发展的结果,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偏好和决策会大大影响国际关系。又如,始于 2011 年北非国家突尼斯、埃及的“阿拉伯之春”,叙利亚难民危机,极端势力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制造的暴恐活动,都并不起源于国际关系,而是国别和地区政治演变的结果,同时又作用于国际关系。中国人了解世界政治的需求和眼光,也早已超越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视野,开始聚焦超越国界的全球问题和各国内部政治问题。
自从“文革”结束以来,中国对外求和平、对内求发展,国家越来越富强。同时,我们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政治当然是丰富多彩的,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地方鲜艳夺目,吸引众多游客和投资贸易,有的地方却一时昏暗无光、贫困凋零、腐败横行。为什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国家、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却没有明显缩小?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在宪法条文中都有自由、民主、法治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上却千差万别?美国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 2016 年美国经济已经基本摆脱了 8 年前金融危机的阴影,就业率也大幅提高,为什么大部分美国选民却在这时感觉自己的国家“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求国家政治改弦更张?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视“现代化” 为国家的奋斗目标,但中东地区的许多政治家和公民不推崇“现代化”,反而推崇政治和社会的“伊斯兰化”,这是为什么?
这本小书想从“政治的终极目标”的角度,对世界政治的多样性和同一性做出一些解释。一方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及其国民,都有一些相同的善恶标准, 比如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向往安定富足的生活。这应当是中国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却会为领土纷争而战,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发生冲突,为争取自由公正而奋力反抗暴政。这只能说明,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国家、群体和个人会认为有比和平、安定和富足更值得追求的政治目标。由此我们看到,人类政治的终极目标不止一两个,而是多个,它们之间既能彼此融洽,也可能相互矛盾。
在分析政治的终极目标之前,先要理解什么是政治。从古到今,人们对政治有着爱恨交织的矛盾认知。在许多人心目中,政治是一种恶,是一小撮儿有野心的政客之间争权夺利的肮脏交易,充斥着阴谋、暴力、谎言、操纵、腐败。早在 1775 年,英国人塞缪尔?约翰逊就将政治斥为“不过是飞黄腾达的工具而已”。19 世纪英国阿克顿勋爵所说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名言至今广为流传。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公然鼓吹,政治领袖为了争夺、维护和扩大权力,可以利用诡诈、残忍和操纵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