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封面

作者:陈德收

页数:288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92331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探讨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进而思考该学科育人的规律、方法和科学性。从学理层面分析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过程、结果,以及教师应给予的相应激励和评价,力图在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品质形成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

陈德收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三十年,热衷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秉持浓郁的学科教育情怀,是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追求者、“高效课堂提问”的研究者、“生本课堂”教学的探索者、“有效作文”教学的实践者。

本书特色

语文是高考的“战略高地”。“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凸显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得到语文?本书内容是笔者从教三十年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经验总结,其中的有些做法或许能为读者提供一点借鉴。或许能为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打开另一条通道。语文学习,语文育人;学生自育,同伴互育,师生共育;立德,立志,立习惯,“语文”功不可没。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著者突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解决,基于学生实情,突破关键思维,力争深入浅出和旁征博引,追求走向更好。

目录

目录

第一篇改变,先从教师自己开始

003 / 改变,从自己开始

004 / 每天,都要不断更新

005 / 时间很珍贵,关键在抓住

006 / 提高尊重他人的能力

008 / 需要,需要不断调整

009 / 学会“攀比”

010 / 学习“笑对人生”

011 / 坚信凡事都有多种做法

012 / 做个爱好写作的教师

014 / 写作,从日记(随笔)开始

第二篇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019 / 要教书,更要育人

020 / 育人当育大写的中国人

021 / 利用好课堂这个育人阵地

022 / 写日记,是个不错的自我教育选择

023 / 引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024 / 育人重在培养良好的习惯

025 / 班会,育人的主渠道之一

026 / 巧设学科活动,寓教于其中

第三篇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属性

031 / 教师,必须专业化发展

033 / 教师的基本功

034 / 专业发展,需要计划

037 / 学生做“助手”,“我”来做主导

038 / 多读、多仿、多写

039 / 为学生讲一些教材以外的东西

040 / 致W老师的一封信

第四篇做教育,需要有一份情怀

045 / 做教育,需要情怀

046 / 用诗文做教育

047 / 教育是有灵魂的

048 / 教育,其实很简单

——有感于李镇西“你自己是一摊烂泥,

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恨铁不成钢’”

049 / 孩子得“哄”

051 / 例说“成长”

052 / 由“父子冲突”说起

053 / 做好自己

054 / 与课代表的第一次接触

055 / 再说“成人”

056 / 教师,要在乎你的一举一动

057 / 命运,不全掌握自己手中

058 / 批评和鼓励都是需要的

058 / 生活处处皆学问

059 / 坚持,就成特色

060 / 与孩子聊学习

061 / 与孩子聊读书

061 / 由训练东子的口齿不清说起

062 / 孩子需要“规矩”,也需要表扬

063 / 也说“教育”

064 / 孩子成人,成在家长手里

065 / 做个懂教育的家长

066 / 值班“风波”

069 / 请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070 / “乱堂”之后

第五篇语文教育,让我不断净化心灵

075 / 潜滋暗长,润物无声

076 / “爱”的传递

078 /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079 / 《光影·梦想》卷首语

081 / 钱学森之“教育思想”

082 / 求学赋

083 / 蜕变

——班刊《陈家村文摘》序

084 / 思考远没有停滞

——《高三一班日记选》(序言)

087 / 我看“日记”

089 / 微培训:让我们的孩子读起来

091 / 致生日教师的一封信

第六篇一种不错的心灵成长方式

095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博观”与“约取”

103 /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11 / 发挥“课”之功能,提升“文”之素养

115 / 推进“整书阅读”,落实“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教学思考

117 / 学课文,讲故事

122 / 以学定教,和谐共生

——课堂文化

129 / 语文课应还语文学习之本色

第七篇写作教学,教学生学会写作

143 / 赢·经心·理念

147 / 作文得高分,应该不是梦

152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58 / 瞄准靶心,射出利箭

164 / 符合要求,扣题释题

174 / 阐释清楚,讲清道理

179 /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187 / 选材新颖,用材精当

192 / 写好片段,运思成文

206 / 作文“升格”,赢得精彩

第八篇课堂教学应先“入模”,再“出模”,后“创模”

222 / 《鸿门宴》之教学设计

228 /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双起”“双对”法

229 /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教学设想

230 / 蔺相如:因为责任而智,因为使命而勇

231 / 廉颇,乃大丈夫也

232 / “司马迁读写”专题教学思考

234 / 《伶官传序》之教学心得

第九篇评课是一门艺术

239 / 能否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精准”些

240 / 评LL执教《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41 / 评WHL执教《伶官传序》

243 / 评ZYJ老师执教《五台山上的白杨》

244 / 听ZLQ老师的课有感

245 / 与WHL老师商榷作文课的上法

246 / 青年教师“风采杯”展示后的思考

第十篇阅读,成就语文教育人生

251 / 读《解读语文》有感

253 / 读《觅渡》有感

254 / 语文值得学习

——读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一文有感

255 / 学会思考,优秀作文写作的牛鼻子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261 / “名著阅读”助推学生成长

——学生在“名著阅读”开展活动中的成长情况

第十一篇随笔,当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69 / 多元、理性、客观:批判性思维教学

270 / 给学生一个高分,给学生一种肯定

271 / 写作应有读者意识

271 / 作文当以情感人

273 / 跋一个人在努力

节选

第一篇
改变,先从教师自己开始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改变。
改变什么?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从教师的层面说,改变教育教学的现状,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师与生的关系……
为什么要改变?
世间万物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教育更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光是教材就改过几版了,更不用说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了。
北京,全国教育之高地,自2013年以来,考试招生制度就开始了变化,考试的改革倒逼教育教学的改革。
身置其中的每一位语文教师个体被形势逼着进行改革。
其实,有的时候被逼迫一下也挺好,毕竟人都有懒惰的时候,都有被习惯掌控的时候。我们老师被改革的形势推着走,有时候也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
当然,我们渴望主动,渴望事由心生。
我们为师者最终改变的是学生,但最先改变的应是自我,因为我们是施教者,我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我们理应首先行动起来,从改变自我开始,引领学生改变。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观,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生活。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课程观,生活处处皆课程,只要有助于教育学生。
……
改变,从自己开始
无论什么人,通常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想改变别人。
这与人的眼睛长得部位有关,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观察别人、审视他人。正是因为老是抱着挑剔的眼光,所以首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缺点,于是动辄就以自己的所谓“标准”评判外人。更有甚者,想方设法去改变别人,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反观自我、改变自身。
当教师的更是如此,几乎用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结果是不言而喻,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
但凡在教育生涯中成功的教师,大都是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师。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他人,后改造世界。
一个连改变自我的意识都没有建立起来的教师,肯定是不成功的教师,哪怕是他在教育教学上如何努力。
回顾从教三十年的经历,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的时候,恰恰是自己最低调、最谦虚、最上进的时候。比如2007年中考,我所带的两个班语文成绩平均分116分,其中还有两人得了满分120分。这个结果的出现,除了我的前任为学生打的基础比较牢固外,可能与我当年年初刚到北京,一切原有的东西清零,必须兢兢业业地努力学习、改变自己,与同学共成长有关。再如,2010年高考,我所带的两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是126.5分,所带班主任的班级有十多个同学考出了130分以上的成绩,一位同学考出了当年北京市的语文最高分——142分。
改变,从自己开始。恐怕这个道理无须怀疑,那么,到底该从改变什么做起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自我改变和优化的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自我内心世界的能力;改变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生境界提高了,认识反省能力提高了,凡事多从自我找原因,内心也就不会郁闷了,对外部世界的心态也就平和了,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也就能包容了。自己内心强大了、本领提高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凡事能从自我改变做起了,外界的一切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了。
改变自己,你会觉得世界很可爱,学生很可爱,社会很可爱,你眼前的一切都亮堂起来了,你的内心也就平和了,做起事情也就更顺了。
每天,都要不断更新
人人都不愿一成不变,人人都希望今天和昨天不一样。
可是事实是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两样,教室是一样的,学生是一样的,同事是一样的,工作是一样的,仿佛一切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种缺乏变化的生活容易令人生厌,这种呆板枯燥的工作也容易令人心烦。
怎么办?
更新。
首先是自我更新,今天的“我”要和昨天不一样,要发现今天“我”的“新”,如新心境、新发现、新认识等,在“新”中寻求乐趣、寻找意义。
然后是更新他人,如发现学生身上的“新”变化、同事思想的“新”变化、工作氛围的“新”变化等,他人“新”了,世界就变“新”了,心态就和昨天不一样了。
之后是更新我们的工作方法,如今天的讲课和昨天相比有新突破,今天的语言比昨天更有吸引力,今天的师生关系比昨天更融洽,今天的板书比昨天更美观,今天的作业比昨天更有创意。
再者是更新自我修养的路径,如今天的读书比昨天有新收获,今天的写作比昨天有新提高,今天的学生工作比昨天有新成就,今天和老师们的交流比昨天更有新碰撞。今天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昨天不一样了,今天的情绪和昨天相比更快乐了。
为此,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心态,使之越来越阳光,学会放下,常说“无所谓”;我们要训练自己的眼睛,多观察事物的个性,多发现人情的不一,多看到生活中美的瞬间;要训练自己的心智,要学会从不变中看出变化,从常态中看出异态,从陈旧中看出新意,从常规中看出创新。
“新”是希望,“新”是生机;“新”是力量,“新”是信心。更新,给人带来智慧;创新,让人充满憧憬。
学会更新,学会每天更新,你我的世界会和昨天不一样。
时间很珍贵,关键在抓住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有很多,时间就是其中之一。
人活一世几十载,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不过三四十年。
许多人都有拖拉的习惯,凡事能拖就拖,而且还能找到相应的借口,堂而皇之地荒废时间。
我就有这个毛病,明明今天能完成的事情,因为犯懒和年龄稍大的原因,总想着原谅自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因而无形当中让时间在自己的面前溜走。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说得很形象,“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沉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正是因为拖沓和懒散,许多该做的事情荒废了,许多该拥有的东西溜走了,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失去了今天,也就丢失了明天;今天未能完成的事,明天照样完不成。
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拥有明天,必先抓住今天;要想珍惜今天,必须抓住现在,要想珍重现在,必先把握即刻。
珍惜时间,抓住现在,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好好修为这种态度和能力。
怎么训练呢?
用珍惜时间的座右铭时常提醒自己:今天很重要,要马上抓住。
凡事重在行动,重在即刻行动,不追求所谓的尽善尽美。如果凡事都是想好了再去行动,黄花菜就都凉了。
努力克服犹豫的心理习惯,不妨借鉴魏书生的“1、2、3”数数法,遇事拖拉犹豫时,立马数三个数,数到三时即刻行动。
尊重大脑运动规律,做事、行动先从小事、易事做起,一旦大脑活跃起来了,再开始做大事、难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