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丽芳
页数:264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7536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基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探析》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立足点,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外语人才现状以及培养方案的剖析,再结合对ESP课程、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论述,进而提出符合高等院校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从而为高校培养出更多专业型、应用型、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作者简介
俞丽芳,女,1967.6—,河北北方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高校英语教学、ESP教学、英美文学。近年来主要讲授英语专业“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语音”“语法”“英美概况”。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等课程。以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科研成果三等奖1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级项目8项、市校级项目5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参编教材多部。
目录
第一节 专门用途英语简介
第二节 专门用途英语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通用英语(EGP)区别辨析
第二章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概述
第一节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支撑
第二节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现状
第三章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情况说明
第二节 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
第三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就业情况分析
第四章 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定位与目标设置
第一节 高等教育英语学习目标的设置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高等院校外语人才的定位分析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第五章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解析
第一节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原则
第二节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大纲设计
第三节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材制定
第六章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教学策略
第一节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转变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转变
第七章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教学实践
第一节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第二节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展示
第三节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改革
第八章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转型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师相关培训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师合作型教学的开展
第三节 大学英语教师实践型教学的开展
第九章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
第一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保障
第三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材料保障
第十章 应用型外语人才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改革模式
第一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新方向
第二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第三节 应用型外语人才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第十一章 应用型外语人才与专门用途英语(ESP)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第十二章 专门用途英语(ESP)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与反思
第二节 开设大学实际应用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第三节 专门用途英语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基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探析》: 多年前,我国大学统一规定每位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否则不给予学士学位证书。我国教育部经过多年会议讨论,终结了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规定。但是,社会并未对英语四级、六级的期望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它依然是毕业生就业的参考标准。比如,相当一部分就业部门对大学生有通过四、六级的要求,这就使得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难以进行。同时,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新形势。政府部门对学校在硬件环境上的投入较少,这与要达到的实际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在有限的师资情况下,师资力量增加不多,学生却急剧增加,给师资授课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启动正迎合了上述对高质量大学生的需求。该工程主要包含:教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改变等。同时也提出四个要点:第一,设置教师教学奖金。国家加大力度表扬优秀教师。第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学校要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三,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包括教案改革、师资队伍的改革、教材建设的改革,如网上授课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学校建立优化的网上教育,实现实时资源共享。第四,教学质量评估。教育部建立学校评估机制,并根据评估标准实施学校建设规划。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贵在实施“质量工程”。学校对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进行相应的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能一味地遵循常规教育方式,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淡化专业间的差距,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中英文双语教育。 二、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目的较为单一 在我国,高等院校忽视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许多学生缺乏英语阅读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这是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授课时要重点讲解教材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分析课外有趣读物,调节课堂死板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语法、单词。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英语戏剧表演,让学生用英文代替中文,表演舞台剧。教师要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授课。 (二)教学模式传统、呆板 我国的英语教学从清末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吸收了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论,教学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为客观原因,在我国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接受英语教育。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重点单词、语法、句式授课,学生在课本中记录重点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授课的第一选择。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学习英语的关键是掌握语法,借助大量翻译练习语法,这种方法还关注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精读课上采用词汇与句型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对课本的知识细致深入地分析讲解,传递给学生精准的英语词汇与句型,并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反复练习造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老师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教学机械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 (三)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 目前,我国综合性高等院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大学英语(全新版)》《21世纪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新编实用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这些教材的教学大纲大致相同。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教材有15~20册,学校按照《课程要求》安排教学任务,布置教学计划。但是,学校安排了少量的英语听力、英语说话练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安排课时,这就必然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掌握知识重点,学习效率低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