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权玉华
页数:183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31252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高校外语教学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立足于当代高校外语教学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全书共分为六章。首章为外语教学概述,详细介绍了外语教学法流派与发展、外语教学的宗旨与目的、外语教学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外语课堂教学。第二章为不同教学原理下的外语学习,分别以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四种教学原理对外语学习进行阐述。第三章为当代高校外语教学方法简述,先对外语教学方法进行概述,然后分别对高校外语移动教学、混合式教学、多模态教学进行阐述。第四章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其中首节为教育技术概述,第二节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三节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第四节为信息化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措施。第五章从对外传播角度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然后阐述了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和意义,之后论述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素养,最后阐述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措施。最后一章为文化产业国际化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首先介绍我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情况,之后阐述了文化产业国际化下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新视域,最后总结出文化产业国际化下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作者简介
权玉华,女,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主讲过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笔译、日语阅读等多门课程,多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曾主持省级、校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目录
第一节 外语教学法流派与发展
第二节 外语教学的宗旨与目的
第三节 外语教学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第四节 外语课堂教学
第二章 不同教学原理下的外语学习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下的外语学习
第二节 认知主义心理学下的外语学习
第三节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外语学习
第四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下的外语学习
第三章 当代高校外语教学方法简述
第一节 外语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高校外语移动教学
第三节 高校外语混合式教学
第四节 高校外语多模态教学
第四章 信息化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第一节 教育技术概述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三节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第四节 信息化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措施
第五章 对外传播视域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第一节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和意义
第三节 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素养
第四节 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措施
第六章 文化产业国际化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第一节 我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国际化
第二节 文化产业国际化下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新视域
第三节 文化产业国际化下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参考文献
节选
《当代高校外语教学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导下的听说教学范式 听说法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导下的语言教学的主要范式,对我国外语教学影响颇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外语教学主要以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为主。在语法翻译法的影响逐渐消减后,听说法成为我国外语教学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范式。 (一)理论基础及教学原则 人们对知识本体的认识与理解是一种教学方法产生的原因。某些学科知识与语言的关系十分紧密,人们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对教学方法的影响也很大。教学方法的诞生是学科理论基础的功劳,而非理论基础被教学方法选择。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听说法理论基础的主要部分。 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动物的生物性特征为关注点,人类学习的近似性原理可以从动物实验中推理得出。行为主义语言观植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该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自动化行为过程,强调两个基本内涵:一是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一种,行为是外在的,靠模仿形成,不需要通过大脑的认知;二是语言学习是靠习惯强化的行为自动化,而增强行为的自动化程度需要行为不断地重复,进而使语言习惯得以形成,这样就能实现流畅的表达。因此,行为主义语言教学观坚持认为,只有反复地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才能将语言学习的成果固化并熟练运用语言,教师的语言教学就是把一些可模仿的结构框架和训练机会提供给学生,并通过训练、熟记和检验达成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听说法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观承认语言具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表现形式,但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另外,由于听说法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强调口头交流能力,在重视听说能力的同时忽视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割裂了语言技能发展的整体性。结构主义语言学把句子视为交流的基本单位,语言教学也以操练句型和训练造句能力为主。变换方式操练句型成为听说法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深刻影响,听说法的教学原则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 作为语言发展的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顺序和侧重是语言教学方法长期演变进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学流派侧重点不同,比如语法翻译法重视读写,直接法重视口语,听说法重视听说,交际法倡导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等等。听说教学范式强调严格的听说读写顺序,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教学材料、活动编排必须按照先听说、后读写的发展顺序,口头交际先于书面交际;另一方面;课堂技能教学的顺序也是先开展听力和口语练习,然后再进行少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外语课堂教学以听说训练为主,阅读和写作练习被安排成课后作业。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加之班级人数太多,教师无暇评价作业完成效果,课后练习经常流于形式,学习者的读写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 2.对话是听说教材的主要内容 对话呈现句型是听说教材的特点,或者说对话之中体现了句型知识。语法结构顺序决定了对话在教材中的编排顺序。对话与会话不同,对话是专门编排的教学材料,其目的是对学习者进行语言规则方面的有意识训练。语言素材取用的信息多为人为加工的,缺少交际性,有些对话是简化了的语言形式,只对形式的正确性加以关注,对意义的真实性以及交际语境都不加以关注。在现实交际中这些对话可能没什么用,即使用上了,也常常由于与交际功能不吻合而产生语义歧义,闹出笑话。更接近目的语语言的语用特征是这类自然语言信息的一大特点。 3.句型操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 听说教学范式的课堂强调句型操练,甚至有的外语课堂把句型操练视为唯一的教学活动形式。句型操练主要以重复、模仿、记忆等机械学习方式为主,是在教师完全控制下的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针对指定的练习对象,用指定方法完成指定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也不需要思维认知能力的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