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如东
页数:22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326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既往的中国人类学学科史研究表明,中国人类学的早期研究一度繁荣,一些学科史的研究者认为该时期内中国人类学曾出现过“南派”、“北派”与“华西学派”。本文以1920~1937年间任职于华西协和大学的部分学者在华西展开的博物学活动中的植物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旨在探析华西人类学研究的博物学基础。在将植物研究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景中考量之后,笔者发现,华西协和大学的植物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在该区域展开的人类学研究密切相关,在与同时展开的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植物研究从一开始便与华西的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此后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有一定的延续。
作者简介
李如东,男,彝族,贵州六盘水人。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人类学学术史,中国西北与中亚民族研究。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讲师。
本书特色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以1920~1937年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传教士在华西展开的植物(博物)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旨在探析华西人类学的博物学基础。全书内容由正文和附论两部分组成。正文主要探讨1920~1937年传教士的博物活动和华西人类学研究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地方知识”、“自然阶序”、“植物研究”和“人类学”几个词的这种略显“不合逻辑”的非对称性错置,意在突出传教士植物研究与人类学研究中自然与人文、“正规知识”与“非正规知识”彼此交织的状态;而“华西”则既指涉传教士供职的“华西协合大学”,也指涉其展开研究的中国西部地区。附论则以1937年日本侵华之后东部高校内迁成都华西坝之后形成的学术群体在1942~1945年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其时华西坝学术活动与时局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前述两个不同群体智识活动的考察,笔者李如东试图讨论与中国人类学早期研究阶段相关的问题。
目录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主要问题/1
第二节 西人在华(西)植物研究的相关论述/9
第三节 人类学史视野中的博物研究/15
第四节 文献说明与章节概要/19
第二章 传教士植物研究的区域及其依托机构概述/22
第一节 华西概况/23
第二节 教会大学与华西边疆研究学会/36
第三章 华西的植物研究/57
第一节 传教士的博物研究:“宇宙观”与智识行动/57
第二节 植物采集之旅:遭遇与见闻/73
第三节 植物研究:分类、功用、引种与园艺/99
第四节 植物研究的人文之眼:自然、宗教与文明/120
第四章 华西传教士植物研究的转向/139
第一节 知识与思想的社会互动/140
第二节 遭遇“非基督教运动”的教研机构/148
第五章 博物研究与华西人类学/166
附 论 华西的社会学与人类学(1942~1945年)
——以《学思》杂志为例/179
第一节 高校西迁与一个教育和学术中心的形成/180
第二节 《学思》其刊及其所载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章浅析/190
第三节 余论/209
后 记/212





-话说中国-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23/20230208/54/B6690855.jpg)
![正义的觉醒(下)-1929年至1937年的中国故事[民国二]-话说中国-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9/20190831/1/B669103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