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建筑世家样式雷

封面

作者:张宝章

页数:200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01386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在中国历史上,像样式雷家族这样连续七代出建筑大师、造诣之高、成就之煌煌绝伦。 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本书对样式雷家族的发展和成就的概要进行了记述。
样式雷,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建筑世家。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在康熙年间由江宁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氏有七代长达二百多年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即被世人称为“样式雷”。几代样式雷在海淀为朝廷设计修建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和颐和园,以及京西的王府宅园、御道、河堤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介绍了几代样式雷小传、样式雷故居、样式雷成就和样式雷家族的一些史料。

作者简介

1958年起在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宣传、文教和政协工作40余年,曾任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区政协主席。期间他潜心研究和探讨海淀区自然、人文、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主编了《北京风物散记》《宝地明珠》《可爱的海淀》《北京清代传说》《香山的传说》《颐和园圆明园的传说》等书籍,撰写了近百万字的书稿。1996年开始担任海淀区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志》主编。几年来兢兢业业,主持制定修志规划,规范修志工作,于2003年3月完成了近150万字的《海淀区志》送审稿,填补了海淀区没有地方志的历史空白。在修志过程中,他积极抢救散佚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主编了《海淀史地丛书》,现已印刷出版25册约400万字。他发表了《团结修志,刻苦修志》、《树立精品意识,突出海淀特色》等论文文章,撰写的论文《研究区位特性,体现地方特色》被《中国地方志》杂志(1998年第6期)全文刊载,并获得北京市地方志优秀论文奖。

本书特色

北京文化,一城三带丛书
擦亮北京“金名片”——让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书走向大众

目录

样式雷小传

样式雷的海淀故居

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 3

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 4

第三代样式雷——雷声澂/ 7

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 8

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 11

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 14

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 17

世居海淀村/ 20

前官园老宅/ 22

槐树街故居/ 26

巨山村与样式雷/ 37

燕雷氏与燕桂/ 48

样式雷的重要成就

雷氏史料小记

万泉河畔御苑/ 55

样式雷与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 70

样式雷修三海二三事/ 88

样式雷与北京西郊水利/ 96

乾隆以后北京西郊的河湖水道概况/ 97

样式雷关于西郊水利的图文史料遗存/ 99

同治年间北京西郊的几项水利工程/ 102

光绪年间西郊的几项水利工程/ 112

样式雷与颐和园/ 122

样式雷与万寿盛典/ 148

珍贵的家书/ 157

一道褒奖懿旨/ 173

一幅御道略图/ 175

一册古诗抄本/ 177

一本白事账簿/ 180

一份房产草图/ 182

一叠租地执照/ 184

一张押地借契/ 186

一宗诉讼状帖/ 187

样式雷家风:不贪不啬,诚信做人/ 190

后 记/ 195

节选

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
雷发达,字明所,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二十一日,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八月十一日。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他的曾祖在明代末年迁居江苏金陵(今南京)。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发达和堂弟发宣以工艺应募来到北京,参加皇宫的修建工程。当时康熙皇帝正在重修太和殿,雷发达以其卓越的技术才能,为皇家宫殿工程做出了贡献,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赐,获得了官职。
朱启钤先生在《样式雷考》这篇文献中,曾写下了一段生动的“故老传闻”:明太和殿缺大木,仓促拆取明陵楠木梁柱充用。上梁之日,圣祖亲临行礼、金梁举起,卯榫悬而不下。工部从官相视愕然,皇恐失措。所司私界发达冠服袖斧猱升,斧落榫合。礼成,上大悦,而敕授工部营造所长班。时人谓之语曰: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
尽管样式雷研究者对这段“故老传闻”有不同看法,但雷发达参与了皇家宫殿修建并得以在皇家建筑工程中立足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雷发达便成为“样式雷家发祥的始祖”。
雷发达70岁解役,殁后葬于金陵。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建筑世家样式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