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灾害史略

封面

作者:于虹著

页数:224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01386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丛书的一个分册,书稿是在《北京志·自然灾害志》《北京志·地震志》《北京志·水务志》等数百万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梳理而成。本书简洁、通俗、明了地介绍了北京市域内有史以来洪涝干旱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发生的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灾情和危害,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本书的出版于今人了解地情、了解历史、辅政资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于虹,1962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编审,北京市新闻出版领军人才,从事出版工作30余年,从事北京规划志书和北京特色志书编辑、审稿工作近20年。

目录

步展现其真善美,释放其精气神,提高其含金量。

2017年11月

洪涝、干旱灾害

目 录

CONTENTS

概 述/ 1

洪涝灾害/ 15

西汉时期/ 15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16

隋唐及五代时期/ 17

辽 代/ 18

金 代/ 20

元 代/ 21

明 代/ 22

清 代/ 24

中华民国时期/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7

历代重点水灾灾情/ 28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 55

西汉时期/ 55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55

隋唐及五代时期/ 56

辽 代/ 56

金 代/ 57

元 代/ 57

明 代/ 59

清 代/ 61

中华民国时期/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5

历代重点干旱灾情/ 69

地震灾害/ 86

清代以前/ 86

现当代时期/ 87

历代重点地震灾情/ 87

泥石流灾害/ 96

清 代/ 96

民国时期/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99

历代重点泥石流灾情/ 102

大风与沙尘暴灾害/ 106

历代重点大风、沙尘暴灾情/ 107

龙卷风灾害/ 118

历代重点龙卷风灾情/ 118

生物灾害

暴雨灾害/ 120

历代重点暴雨灾情/ 121

冰雹灾害/ 123

历代重点雹灾灾情/ 127

高温灾害/ 134

历代重点高温灾情/ 135

干热风灾害/ 137

历代重点干热风灾情/ 137

低温冻害/ 139

历代重点低温灾情/ 140

雷电灾害/ 144

历代重点雷电灾情/ 145

雾与雾凇灾害/ 149

历代重点雾与雾凇灾情/ 150

积雪与雨凇灾害/ 156

历代重点积雪与雨凇灾情/ 158

农作物生物灾害/ 162

农作物生物灾害灾情举要/ 164

粮食作物病虫害/ 172

小麦病虫害/ 173

玉米病虫害/ 173

水稻病虫害/ 173

其他粮食作物病虫害/ 174

蔬菜病虫害/ 175

大白菜病虫害/ 175

番茄病虫害/ 179

黄瓜病害/ 181

经济作物病虫害/ 181

棉花病虫害/ 182

花生病虫害/ 182

西瓜病虫害/ 183

农田草害/ 184

麦田草害/ 184

玉米田草害/ 185

稻田草害/ 186

菜田草害/ 187

花生田草害/ 187

农田化学除草/ 188

农田鼠害/ 188

林业生物灾害/ 191

养殖业生物灾害/ 194

主要家畜生物灾害/ 194

主要家禽生物灾害/ 200

渔业生物灾害/ 203

参考书目/ 208

后 记/ 209

节选

洪涝、干旱灾害
北京地区的洪涝灾害,最早可见之于西汉,但辽以前的文字记述大多比较简略,辽金以后才渐趋详细。
北京地区出现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是干旱。旱灾发生后,受灾范围较广,对农业影响比较严重,农作物产量大幅降低。严重旱灾发生后,在历史上甚至还出现饿殍千里,“人相食”的惨剧。
洪涝、干旱灾害 / 15
洪涝灾害
西汉时期
对于该时期有关北京地区的洪涝灾害,仅查到几例。
《汉书·五行志》载:“文帝后元三年(前161 年)秋,大雨,
昼夜不绝三十五日……燕坏民室八千余所,杀三百余人。”关于
此次水灾有不同意见,按清王念孙据《资治通鉴》《汉纪·文帝纪》,
改“燕”为“汉水出”,谓此次严重水灾发生在汉水沿岸,而非燕地。
但光绪《顺天府志》仍载入顺天府《详异》之下。
《汉书·五行志》: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 年),“燕王都蓟
大风雨,拔宫中树七围以上十六枚,坏城楼”。
《汉书·成帝纪》:鸿嘉四年(前17 年),水旱为灾,关东流
冗者众,青、幽、冀部尤剧。
另外,在《汉书·五行志》中还有一些洪涝等灾害的记载,
亦殃及蓟城地区。如“成帝建始三年(前30 年)夏,大水,霖
雨三十余日,郡国十九雨,山谷出水,凡杀四千余人,坏官寺民
舍八万三千余所”。这次以三辅为中心,涉及19 个郡国大霖雨,
暴雨洪水当能殃及幽州地区。金 代
光绪《顺天府志》载:大定九年(1169年)中都水。大定十七年(1177年)七月,大雨,卢沟水溢。
《宣化府志》载:大定十八年(1178年)六月,中都大水。
《北京志·民政志》载:大定十九年(1179年)秋,中都,西京……水,旱灾害损伤民田十三万七千七百余顷,皇帝诏令蠲免其租税。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九月,中都水灾,免交租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五月,卢沟河复决于上阳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六月,免中都、河北等路水灾灾民之租税。金廷鉴于卢沟河为害甚剧,考虑塞河费工、效微,乃封卢沟河水神为“安平侯”,以求“平安”。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六月,卢沟堤决溃,赦免百姓租税。
水灾比较集中的年份是章宗明昌四年至六年(1193—1195年),出现了连续三年的洪涝。据《金史》《章宗纪二》《五行志》和《河渠志》载,明昌四年(1193年)五月霖雨,命有司祈晴。六月,卢沟堤决于玄同口(今石景山至卢沟桥间)至丁村(今大兴区西南)之间。五年(1194年)七月丙戌,久雨初霁。六年(1195年)六月丙寅,久雨。
金中都地区还呈现春旱而夏秋涝的特点。《金史》载: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四月“丙寅,以旱灾,下诏责躬”。五月“甲戌,祈雨于社稷,是日,雨”。可是这场迟到的雨却一发不可收拾,又造成涝灾,故六月“甲寅,以久雨,命有司祈晴”。章宗承安
洪涝、干旱灾害 / 21
四年(1199 年)“五月壬辰朔,以旱下诏责躬,求直言”。“庚戌,
谕宰臣曰:‘诸路旱,或关执政,今惟大兴、宛平两县不雨,得
非其守令之过欤?’”直至六月丁卯才降下这年的头一场雨,夏
粮近于绝收。但自此以后,雨水连绵不断,少有晴日,又造成涝灾,
秋粮无望,故七月“丙辰,以久雨,命大兴府祈晴”。金承安五
年(1200 年)春旱,三月“壬戌,命有司祈雨”。同月,中都地
区降雨。至五月雨水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故“乙卯朔……以
雨足,遣使报祭社稷”。至六月乙巳,又因雨水过多,“遣有司祈晴”。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灾害史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