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小霞
页数:26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159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精神病家属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排斥为核心概念,在理论上关注社会排斥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排斥本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态,在社会排斥生产部分,笔者首先分析各向度(包括经济、文化认知、政治、社会关系四个向度)个人与社会之间排斥性关系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了三种个人与社会链接的中间机制——制度、空间、话语,并分别阐述每种中间机制生产排斥性社会关系的方式。在社会排斥再生产部分,笔者不仅分析了各向度间相互强化、循环作用再生产社会排斥的过程,分析了制度、空间、话语三者如何相互作用推动社会排斥的再生产,还进一步分析了自我何以通过合理化、有错化、认命等心理反思机制实现社会排斥的内化和再生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照顾者社会排斥的独特属性、照顾者社会排斥和残疾人社会排斥的本质性区别、社会排斥生产与再生产的关联,并对照顾的本质和反社会排斥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作者简介
肖小霞,女,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师,博士,副教授,社会工作硕士导师,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伦理、精神健康、家庭照顾者等,主要讲授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伦理、精神健康等专业课程。主持并已结项的科研项目4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1篇,编写(副主编)著作2部。
本书特色
本书以精神病家属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排斥为核心概念,在理论上关注社会排斥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排斥本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态,在社会排斥生产部分,笔者首先分析各向度(包括经济、文化认知、政治、社会关系四个向度)个人与社会之间排斥性关系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了三种个人与社会链接的中间机制——制度、空间、话语,并分别阐述每种中间机制生产排斥性社会关系的方式。在社会排斥再生产部分,笔者不仅分析了各向度间相互强化、循环作用再生产社会排斥的过程,分析了制度、空间、话语三者如何相互作用推动社会排斥的再生产,还进一步分析了自我何以通过合理化、有错化、认命等心理反思机制实现社会排斥的内化和再生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照顾者社会排斥的独特属性、照顾者社会排斥和残疾人社会排斥的本质性区别、社会排斥生产与再生产的关联,并对照顾的本质和反社会排斥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目录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精神病研究综述
二 照顾者研究综述
三 社会排斥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精神病人及其照顾者概述
第一节 精神病简介
一 精神疾病基本情况
二 被照顾的精神病人基本情况
第二节 照顾者基本情况
一 人口学特征
二 照顾者特征
三 照顾劳动基本情况
第三节 照顾者压力和需求
一 多重压力交织
二 压力成因
三 照顾者需求
第四节 照顾动机和意义
一 照顾动机
二 照顾意义
第三章 照顾者的社会排斥分析
第一节 经济排斥
一 就业排斥
二 收入排斥
三 消费排斥
第二节 社会关系排斥
一 交往人数和频率下降
二 社会网络分割和重建
三 社会支持减弱
第三节 文化认知排斥
一 对疾病的认知偏离
二 对社会的认知偏差
三 身份认同
第四节 政治排斥
一 主动的政治排斥
二 被动的政治排斥
第四章 照顾者社会排斥的生产
第一节 制度生产
一 制度的“显性排斥”
二 制度的“隐性排斥”
三 小结
第二节 话语生产
一 话语特点
二 话语控制
三 话语隐瞒
四 话语转化
五 小结
第三节 空间生产
一 家庭空间禁闭
二 医疗空间排斥
三 社区空间排斥
四 小结
第五章 照顾者社会排斥的再生产
第一节 排斥向度的再生产
一 经济排斥的再生产
二 文化认知排斥的再生产
三 政治排斥的再生产
四 社会关系排斥的再生产
五 小结
第二节 制度、话语、空间的再生产
一 案例过程:以L家属组织进驻社区引发的冲突为例
二 双重话语冲突
三 话语冲突和空间排斥
四 空间再生产和制度建构
五 小结
第三节 自我与社会排斥的再生产
一 照顾者的自我认同.
二 自我对社会排斥的反思
三 反思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两种社会排斥
一 照顾者社会排斥的独特属性
二 照顾者社会排斥与残疾人社会排斥
第二节 社会排斥的生产和再生产
一 生产与再生产的历史演变
二 生产与再生产的区别
三 社会排斥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三节 讨论
一 作为再生产性劳动的“照顾”
二 反社会排斥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第一轮访谈提纲
附录3 第二轮访谈提纲
附录4 家属代表写给研究者的信
附录5 家属代表对《精神卫生法》草案的修改建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