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兴仁主编王天芳,李晓君分册主编
页数:246页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77309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诊断学两部分, 内容包括: 绪论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藏象 ; 气、血、津液 ; 经络 ; 病因 ; 诊法 ; 辨证等。
本书特色
本书以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非医学专业中医药课程门数较多、课时较少的特点,在内容的取舍上坚持精炼、实用原则,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几门教材和课程有机整合衔接,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为了便于在学习中分清主次、掌握重点,每一章前均设有“学习要求”。本册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部分。
目录
上编 中医基础理论
章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医学基础概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藏象
节 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气、血、
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分类、分布与功能特点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运动
第二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液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三节
一、的基本概念
二、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的功能
第四节 气血之间的关系
一、气和血的关系
二、气和的关系
三、血和的关系
第五章 经络
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
第六章 病因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防治原则
下编
第九章 绪论
第十章 诊法
第十一章 辨症
章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医学基础概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藏象
节 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气、血、
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分类、分布与功能特点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运动
第二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液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三节
一、的基本概念
二、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的功能
第四节 气血之间的关系
一、气和血的关系
二、气和的关系
三、血和的关系
第五章 经络
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
第六章 病因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防治原则
下编
第九章 绪论
第十章 诊法
第十一章 辨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