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学前舞蹈教育

封面

作者:廖萍,王海英编著

页数:155页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21652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全书共五章, 主要包括学前舞蹈教育概述、学前儿童舞蹈基础训练、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中外儿童舞蹈、学前儿童舞蹈创作、学前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学前舞蹈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舞蹈教育概述
第二节 舞蹈教育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
第三节 舞蹈教育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第四节 舞蹈教育与学前儿童素质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舞蹈基础训练
第一节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训练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舞步
第三节 学前儿童舞蹈基础训练

第三章 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中外儿童舞蹈
第一节 具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儿童舞蹈
第二节 具有外国民间舞蹈风格的儿童舞蹈

第四章 学前儿童舞蹈创作
第一节 舞蹈的构思
第二节 编舞
第三节 学前儿童舞蹈创作

第五章 学前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含义和价值
第二节 学前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组织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第四节 学前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方法
第五节 活动组织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活动设计案例与分析

参考书目

节选

  《学前舞蹈教育(附光盘)》:  一、学前儿童舞蹈的心理基础  在进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认为某些学前儿童更有“舞感”即舞蹈感觉,而另一些学前儿童则相对差一些。这主要是由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学前儿童学习舞蹈,不仅仅有其生理基础,还因此而有其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学前儿童知、情、意等方面不同水平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作为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认知活动的开端。在婴儿时期感知觉是他们认识自己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到学前儿童时期仍然在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感觉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我们熟知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在学前儿童舞蹈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内部感觉则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虽然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比较低级的形式,但却是人们其他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学前儿童要进行舞蹈活动,感知觉的发展不可或缺。  1。感觉的发展  一方面,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必须要以正常发育的外部感觉为基础。要漂亮地完成任意一个身体动作,都得通过各感觉通道获取信息。其中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有人估计,约有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敏度和颜色视觉即视力和辨色力的发展两个方面。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颜色视觉也不断发展,学前儿童初期只能辨识基本色,到学前晚期则不仅能认识颜色,还可以正确说出近似色、混合色的名称。儿童学习舞蹈,需要从一个个分解动作人手,良好的视力使学前儿童能够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镜面动作,为其形成正确的舞姿奠定基础。舞蹈节目的呈现更是需要服饰道具的配搭、舞台的设计、布置等,颜色视觉的发展为学前儿童鉴赏和进行舞美搭配提供了可能。  听觉也是极其重要的感觉通道。对于学前儿童学习舞蹈而言,听觉传递的信息与视觉输入的信息重要性有过之无不及。学前儿童的语音听觉和音乐感知能力如对音高、音量、音色、音值等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这为其清晰明了地掌握舞蹈所配乐曲的节奏进而把握音乐所传递的情感等提供了生理基础,进而才可能做出合拍的、准确表意的、充满和谐美感的舞姿。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进行舞蹈活动,更离不开内部感觉的发展。内部感觉也称为本体感觉,指本人对自己身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或称动觉、静觉和内脏感觉。本体感觉是人的大脑对整个躯体运动情况的认知与把握。舞蹈作为一种以本体感觉为基础的动觉艺术,是一种需要全身参与的运动形式。人的整个身体都是舞蹈艺术的媒介和载体。因此学前儿童本体感觉的发展对他们正确掌握自身肢体在空间的流动,提高舞蹈技能、形成舞蹈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前儿童对舞蹈技能的掌握和呈现其实就是他们本体感觉即动觉和静觉的自动化的过程。  2。知觉的发展  知觉主要包括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其中物体知觉主要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主要指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对人际关系的知觉。通常在舞蹈的过程中,学前儿童对自己在舞台上所处的方位知觉,与舞伴之间的距离知觉,对姿态、队形和道具的形状知觉,对舞蹈音乐的节奏知觉、音调知觉和时间知觉,对舞蹈进展速度的把握,对在舞蹈中呈现出来的自我形象的认知等都必须以知觉的发展为前提。学前儿童知觉能力与学前儿童学习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方位知觉而言,儿童在婴儿期就已经发展了深度知觉,在6岁以前已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不少学前儿童已能顺利辨认左、右,这对于其学习舞蹈很有帮助。但他们的距离知觉水平仍有限,并且仍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辨别空间方位的,尤其是对左右方位的辨认相对困难。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应该做“镜面”示范,便于学前儿童理解和快速掌握舞蹈动作。  (二)记忆的准备  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存储和读出的神经过程。要学会任何一项技能,呈现一个舞蹈,更是有赖于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记忆范围和记忆广度扩大,记忆保持时间增长,记忆态度也有了发展,其记忆不论是从量的维度还是从质的维度看都有着很大的进步。5~6岁的学前儿童,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增加,在方法上已经学会采用意义记忆,记忆的正确性不断提高。随着记忆的发展使得学前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舞蹈节奏、动作、位置、情绪表达等的把握变得更为轻松、准确。但学前儿童的记忆仍存在无意性大、容易记容易忘、以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记忆不精确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舞蹈教育时,要理解学前儿童记忆不牢靠不精确的现象;耐心教会学前儿童使用相关的记忆方法;采用儿童容易记的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多次讲解;并且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呈现的遗忘规律,及时组织复习,帮助学前儿童掌握舞蹈内容。  (三)想象力的活跃与局限  学前期是儿童想象非常活跃的时期。学前儿童很大胆并富于幻想,这为学前儿童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舞蹈节奏和动作构建的画面提供了基础。但由于学前儿童知识经验不足,语言水平发展限制,思维水平低,想象的水平不是很高,甚至会混淆想象与现实。加之学前儿童想象易受情境影响,故在即兴舞蹈过程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主题,但往往不具备连贯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学前舞蹈教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1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