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的江南绘画

封面

作者:扬州博物馆 编

页数:456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79053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江南地区的绘画历来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四世纪以来,历代画家辈出,涌现了诸多彪炳青史的画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扬州博物馆不仅拿出部分馆藏精品,并邀请上海一些著名收藏家拿出其收藏佳作,一并展览,不仅推动和宣传江南地区的传统书画,也体现了上海收藏界的整体水准。

作者简介

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按质地可分为18大类,主要有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漆器、竹木、骨角牙、墓志碑文、石刻砖雕及其他文物。一级品50余件,二级品300余件,三级品1000余件。

本书特色

8开精装,扬州博物馆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2013年3月至5月,扬州博物馆举办了“江左风流――宋、元、明、清、近现代书画精品展”。本书即为它的展品结集
基本涵盖浙派、吴门、广东、虞山、常州、金陵、扬州、京江、海上等多流派,包括海上近现代的名家,通过古代书画作品见证六朝之后江东地区历经八个世紀绘画艺术发展的轨迹和成就
全书453页,优质特种纸印刷,全彩图文,印质上佳

云水氤氲的水墨画,何以一直与江南保持着如此亲密的联系?
一部中国绘画史,是一部重心由北渐南的历史,如同华夏文明的重心由远古的黄河流域转向中古的长江流域。在这部由北而南的艺术发展史上,一种关乎江南的情怀始终贯穿其间。这一情怀,既促生了水墨画成其为水墨画的“笔墨”概念,也引发了文人画一统艺苑的故事,更推动了中国画由古老的“绘事”、“诗余”向現代意義上的“艺术”转变……
2013年3月至5月,扬州博物馆举办了“江左风流――宋、元、明、清、近现代书画精品展”。这次展览共遴选了130余件(套)作品,时间跨度近千年,基本涵盖浙派、吴门、广东、虞山、常州、金陵、扬州、京江、海上等多流派,包括海上近现代的名家,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江东地区书画艺术代有传承、多彩多姿的辉煌历史。
江东地区之所以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连续不断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与它在中国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而这一地位的確立,可以追溯到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六朝时期。从三国孙吴政权对江东地区的初步开发,到东晋南朝时期对江东包括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从西晋末年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到盛唐发生“安史之乱”;从北方人民避乱播迁,到“靖康之难”,宋室偏安,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持续东移南移,终確立了江东地区在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其影响延续至今。
六朝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进步为唐宋时期中华文明步入巔峰階段提供了直接的影响和强大的动力。它既开创了“江左风流”的先河,奠定了江东地区的文化艺术地位,也拓展了“江左风流”的文化外延和内涵,成就了“江左风流”的经久不衰。而本次展览恰恰就是从一个测面,通过古代书画作品来诠释这一历史现象,见证六朝之后江东地区历经八个世紀绘画艺术发展的轨迹和成就。

目录

序 顾风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 汤哲明
佚 名 山水吴 云 墨蕉
夏 昶 清节图商 喜 山楼赏雪图沈 周 仿倪迂山水周 臣 山居清赏
吴 宽 原已帖王 鏊 前日帖文徵明 高篇帖文徵明 此闻帖文 彭 厚仪帖文 彭 写临帖文 彭 适专帖文 彭 抱病帖王谷祥 即日帖王谷祥 志草帖彭 年 石屋帖彭 年 顾慢帖陆师道 玉台帖周天球 东道帖王 登 明日帖臧懋循 仆女帖杜大绶 俚言帖朱宗吉 惠佳帖陈贞文 未尽帖吴 伟 松下高士
唐 寅 行书文徵明 行书唐人宫词
陈道复 菊花
陈道复 草书文 嘉 山水清远图钱 谷 泰山图王谷祥 先春节操图尤 求 水亭消夏图陈 栝 仿黄公望山水董其昌 隔岸清泉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董其昌 草书蓝 瑛 仿董巨山水项圣谟 湖山夕照图陈洪绶 处士图张 风 山水图王 监 仿董其昌山水图归 庄 草书七言诗常 莹 寒塘渔艇
何 颐 山水吴世睿 湖山清夏
武 丹 柳溪高士图袁 耀 骊山避暑
查士标 仿一峰山水图朱 耷 桐阴书屋图王 晕 溪堂佳趣图惮寿平 渔隐图王原祁 仿黄鹤山樵浅绦山水禹之鼎 临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禹之鼎 瀛亭怆昔图王 云 丰年瑞雪图萧 晨 蕉阴听琴图王 昱 仿大痴山水李世佐 高凤翰 龙潭介寿书画合璧
……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的江南绘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