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政府战略规划的实践逻辑

封面

作者:陈常松

页数:162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30409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政府战略规划的实践逻辑/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文库》是作者在对十几年从事战略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性总结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围绕如何做好府战略管理工作,讨论了什么是府战略规划,什么是俯战略规划管理,如何开展战略规划管理工作,特别是如何开展府战略规划的编制、实施等。《政府战略规划的实践逻辑/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文库》首先分析了战略规划的定义及其分类。接着,从愿景、形势分析、目标和任务布局等方面讨论了府战略规划的内容,并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其在府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此后,在对战略规划管理工作的组成、内容等进行研究后,重点研究了战略规划的研究编制及组织实施两个专题。

作者简介

陈常松,1966年6月生,山东莒县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中科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美国杜克大学接受公共政策分析培训。1991年8月-1999年7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原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1998年11月被破格聘为副研究员;1999年1月任国家测绘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7月-2002年7月,任国家测绘局财务司(规划司)计划基建处副处长。2002年7月-2006年10月,任国家测绘局财务司(规划司)计划基建处处长。其中:2000年到2005年到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帮助工作)。2006年9月-2010年9月,任国家测绘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2010年9月-2012年7月,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7月-2015年7月,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副局级)。2015年7月,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正局级)。长期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规划研究、计划管理、重大项目的管理以及地理信息共享政策研究等工作。主持、参与多部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规划的编制和相关领域重大政策的研究起草,其中许多已报请国务院印发。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2003年撰写的《地理信息共享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特色

政府战略规划作为政府从宏观上对经济实施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录

绪论——决定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

第一章 战略规划与政府战略规划
第一节 什么是战略
第二节 什么是规划
第三节 什么是战略规划
第四节 战略规划分类及政府战略规划

第二章 政府战略规划的内容框架
第一节 愿景
第二节 形势分析
第三节 目标及任务布局

第三章 政府战略规划的表现形式、特点及作用
第一节 战略规划体系
第二节 战略规划体系的逻辑
第三节 战略规划的语言表达形式
第四节 战略规划的特点
第五节 政府战略规划的作用分析

第四章 政府战略规划的管理
第一节 什么是政府战略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节 政府战略规划管理工作主要参与者
第三节 政府战略规划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四节 战略规划管理程序

第五章 政府战略规划的研究编制
第一节 研究发展思路
第二节 确立布局任务
第三节 战略规划项目的研究论证
第四节 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实施规则
第五节 战略规划的论证
第六节 战略规划的衔接
第七节 战略规划的报批程序

第六章 战略规划的组织实施
第一节 战略规划实施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战略规划实施的路径及机制
第三节 战略规划实施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政策手段
第四节 政府战略规划实施中的年度计划
第五节 政府战略规划实施中的年度预算
第六节 战略规划评估

后记

节选

  《政府战略规划的实践逻辑/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文库》:  研究发展基础,重点是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对已有的基础进行总结,也就是对当前“已经有了什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同时,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要找出“还欠缺什么”。对于已有基础的总结和评估,尽量采用调查的方法,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相关现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和提炼。现状评估结果应当尽量采用量化的指标来表述,如果实在不能量化的,也要用简练、明确且准确的语言描述清楚。  关于问题的分析,应当从两个层次上去分析,一个是“问题是什么”,另一个是“为什么会存在这一问题”。  环境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影响发展的各类环境因素。一般地,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从而便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各类因素的变动规律及其对于发展的具体影响。竞争性战略的追捧者一般从两个方面对发展环境进行研究:一是内部环境,是指规划对象内部各类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对发展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企业自身在本行业内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与企业有关的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规划对象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等等。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就是要了解本国国情,包括文化、经济、民族、土地等因素。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与规划对象发生联系的非规划对象本身的一些因素,对于企业来讲,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等。对于国家来讲,主要表现为国际发展情况的分析。以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为切人点的战略规划环境分析工作一般为制定竞争性战略规划制定工作所采纳,主要目标是要找出规划对象的竞争优势,以便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重点关注发展(一般被称为发展规划。该类规划当然也关注竞争,但是发展质量、发展速度等是第一位的)的战略规划对环境分析一般会采取另外的切人点,或者说,对发展环境因素的分类方法不同。例如有关的政策、技术、人力资源供应等。不同领域或者不同专题的战略规划,需要重点分析的环境因素是不同的。例如区域发展战略规划重点要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特点进行分析,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则要重点分析当前国际国内高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高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  作者长期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在编制相关战略规划工作中,针对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特点,环境分析工作重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环境。测绘地理信息本身是一项技术工作,近几年信息技术与测绘技术高度融合,促使传统测绘持续转型。因此,在探索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律,把握方向过程中必须研究技术环境的问题,分析哪些新技术可以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哪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取代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等。尤其是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持续在技术上取得领先,他们依靠其先发优势,近来持续对我国市场进行渗透,我国应当对此采取何种对策,需要通过深入把握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来最终研酌。  二是政策环境,包括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各级政府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等。对于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来讲,国家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市场化发展政策、国家保密相关法律等均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具有规范作用,并产生影响。在制定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划时,应当对相关政策进行专题研究,细致分析各类政策对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2007年,国务院曾印发《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的意见》,其中要求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做好规划之间的衔接。其实这种衔接不能仅仅限于规划之间,或者战略规划之间,而应当将编制好的战略规划与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进行衔接。并且,这种衔接工作不应当在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后,而应当提前,放到前期研究阶段,作为专题研究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政府战略规划的实践逻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