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基础教育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促进

封面

作者:王德刚著

页数:271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4286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基础教育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促进》共包含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背景、计划组织、测试领导、监测控制、课内深化、教学优化、课外强化、问题建议和策略创新等九部分内容。从区域教育行政、基层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全方位视角,就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管理、标准实施和体质促进等工作进行了系统介绍。无论是侧重于管理理论方面的组织领导构建,或是侧重于监测实施方面的测试控制方法,还是侧重于体质促进方面的课内外经验,都能够给基础教育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参与者以参考、启发和借鉴。

作者简介

  王德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体育硕士,“浙江省初中体育学科带头人”。被杭州市教育局授予“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和“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师”称号,被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授予“萧山区名教师”和“萧山区优秀教练员”称号。曾受聘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培讲师,杭州市萧山区兼职教研员和滨江区名师导航站导师,现在浙江名师网主持“王德刚名师工作室”。  2001年从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2007年受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指派,参与区域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管理、数据复核、统计分析和教学干预等实践研究工作。所主持的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课题,分获中国教育学会专项资助课题立项和杭州市教研重点课题一等奖。2010年至今,在《体育学刊》《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背景
第一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概论
第二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背景

第二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计划组织
第一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决策计划
第二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组织构建

第三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领导
第一节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基础构建
第二节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测控制
第三节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归集

第四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控制
第一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与复核
第二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与反馈
第三节 学生体质健康的分析与预测

第五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课内深化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器材配备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场地统筹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
第四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第五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体能强化
第六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

第六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教学优化
第一节 肺活量的学练方法
第二节 坐位体前屈的学练方法
第三节 引体向上的学练方法
第四节 仰卧起坐的学练方法
第五节 立定跳远的学练方法
第六节 跳绳的学练方法
第七节 50米跑的学练方法
第八节 50米×8往返跑的学练方法
第九节 1000米跑和800米跑的学练方法

第七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课外强化
第一节 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切实保障室内大课间的有序运行
第三节 有效利用课间十分钟的锻炼价值
第四节 积极发挥体育社团的养成作用
第五节 努力尝试体教结合的积极效应
第六节 有效拓展校园比赛的价值意义

第八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建议
第一节 学生《标准》活动的现实问题与指导建议
第二节 学校《标准》实施的客观问题与改进建议
第三节 区域《标准》监测的操作问题与设计建议

第九章 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创新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施路径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和策略
第四节 体育特色的发展困惑和对策探讨
第五节 区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管理创新

节选

  《基础教育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促进》:  (一)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复核的指标选取  较之抽测的小样本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用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作为教育局对该校《标准》实施工作的评价依据,无疑更加符合对该项工作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指向。但通过监测实践发现,即便各所学校都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办法和相关规定进行测试,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最终的测试结果仍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之间存在着并不均等的差距。特别是在考核评价影响下,学校与教师对评价所依的测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很多地区都以信度更高的抽测数据作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指标,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这使得学校自测成绩处于一种无关紧要的尴尬境地,很多学校往往是为了完成数据上报任务而应付了事,从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此,必须将学校的自测成绩纳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中来。  在《标准》监测的自测成绩与抽测成绩的比对中,对抽样学生的测试结果或成绩分数进行完全的一致性比对,在当前的监测体系下显然不具有操作价值和实际意义。因为学生参加学校自测和上级抽测时的身心状态和测试表现都很难完全一致。如果将学生《标准》测试的总分等级作为比对指标,很可能会因为处于等级分数线上临界生的成绩微动而产生较多的差异个体,这种情况在小样本抽测中的影响尤其显著。而且对抽样个体进行逐一比对会增加数据复核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难度。为此,以被抽样单位或学校的全体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为统计比对内容更具有数据稳定性和统计便利性。  可以用学校全部抽样学生《标准》测试等级百分率来计算该校的《标准》测试统计分,再以上级抽测与学校自测的统计分之差来计算该校《标准》监测评价的观测值。例如,某地的《标准》测试统计分公式为“测试统计分=优秀率×4+良好率×3+及格率×2-不及格率×2”,而“监测评价观测值=(抽测统计分一自测统计分)÷抽测统计分”。以学生《标准》测试等级百分率来计算统计分,并设置相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指标。这既是对《标准》抽测复核工作中测试误差客观存在的主动应对,也是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督导和质量评估活动中的所设指标内容的积极响应。这符合文件精神和客观现实,增强了监测工作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复核的成绩比对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复核的成绩比对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两组数字之间的数值比较和结果评判。它涉及数据复核工作的目标拟定和设计架构,并最终影响到后继的数据分析和评价工作。为此,选择最合理的成绩比对对象,最可靠的成绩比对工具,以及最科学的成绩比对设计,这是数据复核成绩比对工作的客观基础。  用学校抽样学生的《标准》抽测成绩与自测成绩进行对比,无疑是最能得到普遍认同的合理比对对象。但有些地区为了突出抽样全体在复核工作中的影响,以及提高数据复核运算的便利性。将抽样学生所在群体的全年级数据作为数据比对的原始值,即用抽样学生的成绩比对他们所在群体的成绩。这样的比对方式,即便是通过分层抽样后选择的样本已能够较好地代表全体,但概率抽样的不确定性仍旧存在着。由此产生的概率误差将会扩大监测结果评价的难度。可见,用抽样学生的抽测成绩与自测成绩进行对比,能够消除抽测复核的概率误差。  抽样学生《标准》抽测成绩与自测成绩的计算,必须由同一运算平台采用相同计算方式来完成,否则成绩计算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在数据统计过程中,能够用原始成绩进行的计算,绝不用间接数据做数据源,以确保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如果采用第三方软件或者自制软件进行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计算,那么要将抽样学生的自测成绩与抽测成绩都导入该软件进行成绩计算,再进行后继的比对。如果没有采用其他软件系统,可以将学校抽样学生的测试数据导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数据平台进行计算和成绩下载。该平台会以最后一次导人的成绩为准进行计算和留存上报。对于该操作的过程性控制,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工作部署。  最后,由数据统计人员将学校《标准》抽测成绩与自测成绩的计算结果进行汇总,并制作清晰明了的统计比对表格上交备用。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数据统计比对工作除了要注意计算平台等客观因素外,还要注意数据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和工作监督,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统计结果。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基础教育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促进》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7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