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人员测评——理论、技术与应用

封面

作者:凌文栓

页数:33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302897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科学版 人员测评:理论、技术与应用》分为理论篇、方法与技术篇和应用篇,共15章。理论篇主要讲述人员测评的基本概念、中国和西方人员测评的历史与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与评价、测评工具的研制、人员测评流程等。在方法与技术篇中,详细地介绍了人员测评常用的问卷调查法、关键事件法、面试、评价中心及计算机化测评等方法和技术。应用篇介绍了职业人格测量、情商与逆商测量、态度测量、职业心理测量和健康测评等理论与方法。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科学版 人员测评:理论、技术与应用》适合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卫生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可作为各类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作者简介

凌文辁,男,1941年1月29日出生,安徽凤阳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博士点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是我国行为科学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在丁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理等研究领域成绩卓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和参与出版著作20本。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人员测评概论
第二章 人员测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人员测评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西方现代人员测评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人员测评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人员测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一职匹配理论
第二节 任职资格分析
第三节 人员的素质结构及其可测性
第四节 测量理论
第四章 人员测评系统的构建与效度信度检验
第一节 测评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测评的效度
第三节 测评的信度
第四节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及提升策略
第五章 人员测评流程
第一节 测评目标的确立
第二节 测评工具的选择、修订与研制
第三节 测评方案的制订
第四节 测评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节 测评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六节 测评结果的报告
第七节 测评结果反馈
附录 管理人员素质测评案例

方法与技术篇
第六章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概述
第二节 问卷的编制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四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处理
附录 A 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案例
第七章 关键事件法
第一节 关键事件法概述
第二节 关键事件法的准备
第三节 关键事件法的实施
第四节 关键事件法评价结果的报告与反馈
第八章 面试
第一节 面试概述
第二节 面试的准备
第三节 面试的实施
第四节 面试结果的呈现
附录 某食品公司招聘部门经理副职案例
第九章 评价中心
第一节 评价中心概述
第二节 评价中心的设计原则及操作程序
第三节 无领导小组讨论
第四节 文件筐测验
第五节 角色扮演
第六节 其他评价中心技术
附录 评价中心主要技术样例
第十章 计算机化测评
第一节 计算机化纸笔测试
第二节 在线测评
第三节 计算机情景模拟测评
……

应用篇
参考文献

节选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科学版 人员测评:理论、技术与应用》:  一、人员测评的概念  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曾说:“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三国时曹操的谋士刘邵在其所著的《人物志》中写道:“观其感变,以审长度。”北宋著名词人苏洵在其名篇《心术》中也开宗明义地指出:“为将之道,当先知人,知人之道,当先知心。”又有成语道:“知人善任”。从这些古训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很早就意识到“知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观人察人的感性认识,但还没有系统提出如何鉴别人才的具体尺度和方法。西方自从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就重视对人的素质结构的探讨与测量,其成果后来在组织与个人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现代的人员测评理论及方法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  那么,什么是人员测评呢?人员测评又称人才测评或人事测评,是指应用现代心理学、测量学、社会学、统计学、行为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完善的测评体系,通过心理测验、履历分析、面试、访谈、评价中心、情景模拟等手段,对被测者的兴趣(喜欢做什么)、性格(适合做什么)和能力倾向(擅长做什么)等要素进行测量与评价的活动。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人员测评技术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和技术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环节。同时,个人在提高自我认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规划职业生涯等活动中也广泛用到了人员测评技术。  人员测评的方法包含在其概念中,即“测量”和“评价”。测量是定量的过程,是指通过各种问卷、量表以及其他测量工具对人的基本素质、业绩进行定量分析,使其有类似“数”的性质和形式,从而用数字的方法对人的素质进行描述。定量分析是人员测评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评价则是定性的过程,是根据测评的目的,对测评要素或测量的定量结果进行综合定性分析,从而衡量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测”是“评”的基础和前提,“评”是“测”的目的和归宿。  二、人员测评的内容  现代人员测评的主要考察内容是个人稳定的素质特征。从人员测评的实际应用来看,主要素质特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能力特征、动力特征、个人风格特征、知识技能特征以及品德特征。  1.能力特征  能力是指与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活动效果的最基本因素。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掌握动作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例如,一个有绘画能力的人,能较快地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技能;一个有音乐能力的人,学习音乐会比音乐能力较低的人更容易一些。此外,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人活动的效果。尽管影响活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动机水平、知识技能、熟练程度、花费时间、身体状况等,但在影响活动效果的诸因素中,能力是最基本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高的人比能力低的人更有可能取得较高的成就。  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能力的倾向可以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符合许多基本活动要求的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  此外,按其来源不同,还可以把能力划分为一般智力和社会智力。~般智力是指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和操作能力;社会智力则是一种理解人际情境中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包括对自己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解释社会信息、解决人际问题的技能,其最终结果则是明智的社会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与个体有关的社会目标的实现。社会智力来自于社会实践,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竞争与合作来获得。现代人员测评不仅重视一般智力的测量,而且重视社会智力的测量。  2.动力特征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成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水平如何,还取决于他的意愿,即他愿不愿意去做。许多人在某些方面能力水平不错,但自己不想去做那方面的事情,这样显然是不可能做好的。反过来,如果个体的能力水平一般,但很想在某方面干出点名堂,这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能力的不足。这种“愿不愿意干”所反映的即是动力特征,它是很重要的行为条件。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人员测评——理论、技术与应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