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凌文辁//柳士顺//谢衡晓//李
页数:33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302897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理论篇、方法与技术篇和应用篇,共15章。理论篇主要讲述人员测评的基本概念、中国和西方人员测评的历史与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与评价、测评工具的研制、人员测评流程等。在方法与技术篇中,详细地介绍了人员测评常用的问卷调查法、关键事件法、面试、评价中心及计算机化测评等方法和技术。应用篇介绍了职业人格测量、情商与逆商测量、态度测量、职业心理测量和健康测评等理论与方法。
本书适合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卫生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可作为各类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作者简介
凌文辁,男,1941年1月29日出生,安徽凤阳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博士点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是我国行为科学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在丁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理等研究领域成绩卓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和参与出版著作20本。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理论篇、方法与技术篇和应用篇,共15章。理论篇主要讲述人员测评的基本概念、中国和西方人员测评的历史与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与评价、测评工具的研制、人员测评流程等。在方法与技术篇中,详细地介绍了人员测评常用的问卷调查法、关键事件法、向试、评价中心及计算机化测评等方法和技术。应用篇介绍了职业人格测量、情商与逆商测量、态度测量、职业心理测量和健康测评等理论与方法。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人员测评概论 3
第二章 人员测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5
第一节 中国人员测评的历史演进 15
第二节 西方现代人员测评的历史演进 22
第三节 人员测评的发展趋势 26
第三章 人员测评的理论基础 29
第一节 人-职匹配理论 29
第二节 任职资格分析 34
第三节 人员的素质结构及其可测性 35
第四节 测量理论 39
第四章 人员测评系统的构建与效度信度检验 52
第一节 测评系统的构成 52
第二节 测评的效度 57
第三节 测评的信度 65
第四节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及提升策略 69
第五章 人员测评流程 75
第一节 测评目标的确立 75
第二节 测评工具的选择、修订与研制 77
第三节 测评方案的制订 79
第四节 测评的组织与实施 82
第五节 测评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84
第六节 测评结果的报告 94
第七节 测评结果反馈 97
附录 管理人员素质测评案例 98
方法与技术篇
第六章 问卷调查法 107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概述 107
第二节 问卷的编制 111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119
第四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处理 122
附录 A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案例 126
第七章 关键事件法 128
第一节 关键事件法概述 128
第二节 关键事件法的准备 134
第三节 关键事件法的实施 141
第四节 关键事件法评价结果的报告与反馈 143
第八章 面试 147
第一节 面试概述 147
第二节 面试的准备 151
第三节 面试的实施 160
第四节 面试结果的呈现 168
附录 某食品公司招聘部门经理副职案例 171
第九章 评价中心 174
第一节 评价中心概述 174
第二节 评价中心的设计原则及操作程序 179
第三节 无领导小组讨论 182
第四节 文件筐测验 191
第五节 角色扮演 199
第六节 其他评价中心技术 204
附录 评价中心主要技术样例 207
第十章 计算机化测评 215
第一节 计算机化纸笔测试 215
第二节 在线测评 218
第三节 计算机情景模拟测评 220
第四节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224
应用篇
第十一章 职业人格测量 233
第一节 人格及其测量方法 233
第二节 A型人格测量 236
第三节 MBTI与CVPS职业人格类型测验 244
第十二章 情商与逆商测量 252
第一节 情绪智力及其测量 252
第二节 逆商测量 263
第十三章 态度测量 271
第一节 态度及相关概念 271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 274
第三节 组织承诺 281
第四节 组织沉默 286
第十四章 职业心理测量 289
第一节 通用职业能力测量 289
第二节 职业兴趣测量 298
第三节 胜任特征及其测量 305
第十五章 健康测评 314
第一节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314
第二节 健康的测量与评估 318
第三节 健康测量问卷简介 321
参考文献 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