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矛盾研究会编
页数:27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60499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茅盾研究.第21辑,记忆与重塑:茅盾研究中的相关话题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关注茅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涉及对茅盾研究史料的整理发掘和茅盾文艺思想、文艺批评等问题的纵深研究,体现了近年来茅盾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本书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弘扬了茅盾先生心怀天下,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
作者简介
中国茅盾研究会成立于1983年,其宗旨是联络和团结全国各地茅盾研究工作者开展研究活动,推动学术交流,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弘扬茅盾先生心怀天下,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使茅盾研究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学会成立30多年来,在茅盾研究领域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主办会刊《茅盾研究》、组织编辑相关丛书、创办自媒体进行宣传以及筹办系列全国性(暨国际性)茅盾研究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了国内茅盾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本书特色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关注茅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涉及对茅盾研究史料的整理发掘和茅盾文艺思想、文艺批评等问题的纵深研究,体现了近年来茅盾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
本书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弘扬了茅盾先生心怀天下、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
目录
茅盾史料考证新发现茅盾佚文五篇和佚信一则考释 田丰 青年学者论坛从接受视角看茅盾的《清明前后》 颜倩 革命“乘”恋爱:茅盾早期小说中的“伦理—政治”问题 陈 澜 论茅盾关于“新写实主义”的认知变化(1928—1929年) 孙瑜苓 茅盾家书中的柔情、家风与文化(1930—1970年) 李春萍
访谈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茅盾全集》的编辑情况 丁尔纲 刘子凌
书评历史本位下的文学重构与经典重释 ——读张中良《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和视域拓展》 陈雅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转向及“史料批判”问题探析 ——兼及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倪万军 “诗性”的批评与“有情”的主体 ——评吴晓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 朱彤 回归语言本位,追溯发生图景 ——从《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谈起 程筱琪 “旧邦新梦”:从“今文学”向“乌托邦”的内在超越之路 ——读朱军《晚清文学儒家乌托邦叙事研究》 胡晓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读《晚清白话报章与现代女性意识的萌芽(1898—1911)》 罗君艺 浅评钟桂松新著《茅盾和他的儿子》 陈杰
会议综述中国茅盾研究会第13届年会暨中国茅盾研究会2022年理事会会议综述 刘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