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茅盾著
页数:224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201230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茅盾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批“小经典”创作,包括《林家铺子》《春蚕》《白杨礼赞》《风景谈》《天窗》等,选目经典,版本精良,注释权威:
1. 本书精选茅盾的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天窗》《雷雨前》《卖豆腐的哨子》,序跋《〈呼兰河传〉序》等,以期使读者对茅盾的“小经典”创作有一个了解。
2. 选入本书的多篇作品发表后影响广泛,被收入各级语文教材或被指定为语文课外读物。占有重要地位的短篇小说经典《春蚕》和《林家铺子》还分别于1933年、1959年被搬上银幕,获得巨大成功。
3. 建国后,茅盾先生的重要作品均在我社出版。1984—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四十卷本《茅盾全集》。此次出版《林家铺子:茅盾小经典》,我们以全集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版本做了校订。作品在保留作者个人注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简注,以便于读者更快速理解作品内容及时代背景。可谓版本精良、注释权威。
4. 此书封面由我社年轻设计师崔欣晔先生设计,色彩明丽、清新雅致。正文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封面及正文用纸均优,整体书感很棒。
5.《林家铺子》被列为中小学生语文课外推荐读物,对青少年语文、历史教育及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为老字号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极强,在业界素享盛誉,选择我社版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曾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他捐赠稿酬设立的专门奖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的“茅盾文学奖”,成为当下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相关资料
我不知道现代文学史上对《春蚕》的评价怎样。我自己,还清楚地记得初读《春蚕》(包括《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在我看来,《春蚕》对于农村生活的描写,比起“五四”时期的小说来,的确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也给同时期描写农村的作品以一定的影响。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弢
(《子夜》出版)不久后写出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春蚕》(与另两篇短篇小说《秋收》、《残冬》,被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同样具有鲜明的30 年代的时代特征,不仅显示了茅盾自身创作的趋于成熟,而且集中体现了30 年代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主要特色与主要成就,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基本格局,并起着长久的支配作用。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春蚕》……整个故事给人的印象是:茅盾几乎不自觉地歌颂劳动分子的尊严。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来殖蚕,是一个古老而粗陋的方法,需要爱心、忍耐和虔诚。整个过程就像一种宗教的仪式。茅盾很巧妙地表达出这股虔诚,并将这种精神注入那一家人的身上。这种精神在老头子通宝身上显得最特出。他们那种敬天畏神的观念,加上那股勤奋坚毅的精神,正代表中国农民固有的美德。虽然茅盾原来的意思在排除这种封建心理,但由于他笔下那些善良的农民,那种安于世代相传的工作的情形是如此的亲切感人,这篇原意似在宣扬共产主义的小说,反变而为人性尊严的赞美诗了。
——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
在艺术形式上,《林家铺子》和茅盾过去的短篇创作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林家铺子》艺术上的特点是故事曲折、生动,结构紧凑,手法简洁。故事从一开头就在一个紧张、疾变的环境中展开,通过故事的起伏发展和气氛的渲染,作者着意去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省去了不必要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避免了过去短篇中调子弛缓迂迥、叙述繁复拖沓的毛病,因而尽管小说篇幅较长,却也能够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其次,《林家铺子》所描绘的固然是丰富多样的市镇生活,头绪比较纷繁,但由于小说布局谨严、缜密,人物处理和情节安排都比较集中,因而短篇也给我们留下了那一动乱时代的一个强烈、鲜明的侧影。细致和明快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它使这幅侧影更为突出、明晰。
——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黄侯兴
在一个短篇小说(指《林家铺子》)中,通过一家小店铺的倒闭的故事,写出了如此深广的社会内容,充分表现了茅盾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的艺术手腕,也正显示出他的作品一个重要的特色。
《春蚕》的写作时间略后于《林家铺子》。小说以江南农村为背景。和《林家铺子》一样,不是凭印象而写,更不是脱离生活实际,任意拾取一些材料编成小说以证明某种思想概念,而是有扎实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感性知识。
《春蚕》三部曲(指《春蚕》《秋收》《残冬》)在富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江南地方色彩的画页中,在陈陈相因的生活习俗和不断变易的时代氛围中,成功地塑造了忠厚勤劳而守旧的老农老通宝,耿直、活泼而开始觉醒的农村青年多多头(阿多),被人视作“白虎星”实则心地美好、性格刚强的青年妇女荷花的形象。这在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是极为可贵、不可多得的。
《林家铺子》和《春蚕》等作品,都抓住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艺术上作了出色的表现。当城市、乡镇许多大小企业纷纷停业倒闭,“谷贱伤农、丰收成灾”这种畸形的却又是普遍发生的社会现象使农民在难得的欢乐中一下子堕入绝望的境地——就在这样一个经济崩溃恶浪席卷整个中国、人心惶恐不安的严峻时刻,这些作品及时地将人们关心的生活现象和其中的矛盾斗争加以艺术的概括,揭露产生这一切的社会根源,确实起到了使人们惊醒、感奋的战斗作用,在文艺界和社会上激起广泛的反响。《春蚕》在发表后不久就被改编为电影,《林家铺子》于五十年代末也搬上银幕,都取得成功。
——著名学者、文学史家张炯、张中良等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是彼此有机地联系着,而又可以各自独立的一组描写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描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是茅盾短篇小说的主要主题之一。而“农村三曲”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著名学者、茅盾研究专家丁尔纲
一般读者都很熟悉茅盾的《白杨礼赞》、《雷雨前》这两篇作品,但这仅仅是茅盾的许多抒情散文中的一小部分,当然也是最秀、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在这两篇散文中,我们都知道作者善于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这是茅盾其他同类散文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著名学者、茅盾研究专家叶子铭
本书特色
★ 收录茅盾《林家铺子》《春蚕》《白杨礼赞》《风景谈》《天窗》等小经典创作
★ 中小学生语文课外推荐读物
★ 选目经典,版本精良,注释权威
《林家铺子:茅盾小经典》精选茅盾脍炙人口、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天窗》《雷雨前》《卖豆腐的哨子》,序跋《〈呼兰河传〉序》等,以期使读者对茅盾的“小经典”创作有一个了解。选入本书的多篇作品发表后影响广泛,被收入各级语文教材或被指定为语文课外读物。占有重要地位的短篇小说经典《春蚕》和《林家铺子》还分别于1933年、1959年被搬上银幕。
目录
春蚕
秋收
残冬
有志者
大鼻子的故事
卖豆腐的哨子
雾
时髦病
雷雨前
天窗
风景谈
白杨礼赞
秦岭之夜
大地山河
我曾经穿过怎样的紧鞋子
我的小学时代
忆冼星海
《呼兰河传》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