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后亮著
页数:320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194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课题于2017年3月被批准结项,鉴定等级良好。全书共计八章,约26万字。其中部分章节经修改后已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其中国际英文期刊2篇,CSSCI期刊6篇,北大中文核心1篇。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比较深入地全方位解读了约翰逊的作品,显示出他与其他黑人作家在种族和伦理问题上的不同思考。其次,重点突出了约翰逊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精神。虽然约翰逊在反思美国种族问题时引入东方视角的作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加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陈后亮(1979—),男,汉族。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艺理论、美国黑人文学、伦理批评等。近6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国际A&HCI检索3篇,国内CSSCI检索24篇(其中含教育部2016年学科评估A类期刊11篇),CSSCI扩展版6篇,北大中文核心4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篇。
本书特色
该课题于2017年3月被批准结项,鉴定等级良好。全书共计八章,约26万字。其中部分章节经修改后已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其中国际英文期刊2篇,CSSCI期刊6篇,北大中文核心1篇。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比较深入地全方位解读了约翰逊的作品,显示出他与其他黑人作家在种族和伦理问题上的不同思考。其次,重点突出了约翰逊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精神。虽然约翰逊在反思美国种族问题时引入东方视角的作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加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目录
第一节 查尔斯·约翰逊的生平及作品简介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约翰逊小说创作的三个维度:哲学、佛教与伦理
第一节 约翰逊的哲学背景
第二节 加德纳的道德小说观对约翰逊的影响
第三节 作为佛教徒的约翰逊
第四节 约翰逊的黑人哲理小说与传统黑人文学
第二章 《菲丝与好东西》中的日常生活伦理观
第一节 伦理结的形成:什么是“好东西”?
第二节 伦理线的展开:芝加哥探险之旅
第三节 伦理结的解构:“好东西”就在平凡生活中
小结
第三章 《牧牛传说》:东方宗教视野中的自由、身份与伦理问题
第一节 《十牛图》与《牧牛传说》
第二节 对自由和身份的形而上追问
第三节 木匠睿伯与道家思想中的精神自由
第四节 勘破自由与身份的幻象:佛教启示下的精神解脱
小结
第四章 《中间航道》:贩奴贸易、民族创伤及黑人父性缺失问题
第一节 逃走的父亲与缺失的责任意识
第二节 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婚姻恐惧症
第三节 法尔肯的衰亡综合征及其引发的伦理危机
第四节 阿穆瑟里文化与东方传统伦理观念
第五节 爱与责任:来自阿穆瑟里人的伦理启示
小结
第五章 《梦想家》中的种族、政治与伦理问题
第一节 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思想及其伦理内涵
第二节 柴恩·史密斯:“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
第三节 马修·毕绍普:放下仇恨才能学会爱
小结
第六章 《魔法师的学徒》:承前启后的创作实验
第一节 《明戈的教育》:探索“神秘莫测的道德法则”
第二节 《交换价值》:心理创伤与扭曲的价值观
第三节 《中国》: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初次尝试
第四节 影响的焦虑:《魔法师的学徒》中的成长隐喻
小结
第七章 《捉魂人及其他故事集》:“有感情地唤起一个历史时刻”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黑奴血泪史
第二节 美国大革命时期的蓄奴制度
第三节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黑人生存状况
第四节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黑人命运
小结
第八章 “艺术是通往他者的桥梁”
——约翰逊的小说伦理观
第一节 约翰逊与新奴隶叙事
第二节 约翰逊与美国实用主义伦理学
第三节 约翰逊小说的政治和伦理诉求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哲学与黑人小说(译文)
附录二 完整视野:新黑人小说札记(译文)
附录三 短篇小说:《明戈的教育》
附录四 短篇小说:《武馆》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