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论

封面

作者:罗虹

页数:39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14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由罗虹等所著《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论》的内容由六章及两个附录组成:绪论主要概括地阐述新现实主义兴起、演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第一章介绍了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了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第三章介绍了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文化身份认同;第四章介绍了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观;第五章介绍了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后人道主义观;第六章介绍了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南民族大学罗虹教授主撰,并黄崇珍、吕万英、何新敏三位教授和博士参撰。她们长期从事英美文学、非裔美国文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同时均有在美国留学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近年来,她们陆续编撰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和教材。主要有:《法庭话语权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艺术与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现代艺术与文化》、《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等专著;《大学艺术英语》、《国际经贸英语阅读》、《新编商务英语教程》等系列教材;并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研究》、《现代外语》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0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教育部、省级及学校科研项目约20余项,获得省部、校级教学成果奖及科研成果奖10多项。

本书特色

本社着重对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对其代表作家及作品做了全面梳理和深刻透 析,探讨了其独特的民族心理构成、传统文化、创作 主题、艺术手法和审美特征;并对其生成语境、学理 渊源及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发展的内外因素和运行机制 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此同时,《当代非裔美国 新现实主义小说论还探讨了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文学 在当代非裔美国黑人小说中的表现和流变,及其对非 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生成、演变和发展所产生的 重要影响。本书的研究在国内目前尚属崭新的课题, 因此不仅为国内学者了解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提供了 一个新的视域,亦对我国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源流
  第二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及社会背景
  第三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种类及特征
第一章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一  美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及其特征
    二  美国非裔新现实主义小说
    三  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
    一  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特征
    二  美国后现代小说及其特征
    三  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审美价值的转变
    一  “黑人性”的审美价值
    二  “喻指”的审美价值
    三  “布鲁斯”的审美价值
第二章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
    一  空间化叙事形式
    二  跨体裁、非连续叙事模式
    三  “内聚焦”叙事视角
  第二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黑人性”话语
    一  言此意彼的隐喻性话语
    二  黑人方言土语与标准英语的糅合
    三  黑人音乐的借鉴
    四  宗教话语的权力
  第三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
    一  物理空间
    二  心理空间
    三  社会空间
第三章  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文化身份认同
  第一节 从《爵士乐》的音乐性看黑人文化身份认同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解析
    一  音乐特性与文本的结合
    二  音乐性对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体现
  第二节 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歌
    ——评玛雅·安吉洛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一  小说创作主题的时代之声
    二  黑人女性身份的流离与坚守
    三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建构
  第三节 从“眼望别处”到“匆匆回家”
    ——约翰·埃德加·怀德曼的《霍姆伍德三部曲》解析
    一  种族传统文化的回归
    二  文本的新现实主义特色
第四章  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观
  第一节 琼斯小说《已知的世界》的新历史主义观
    一  历史亦为一种话语建构
    二  对传统历史观的颠覆
    三  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第二节 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
    一  何谓文本的“互文性”
    二  消解小说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对立
    三  建立小说与文化文本的紧密联系
第五章  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后人道主义观
  第一节 鲍德温《比尔街情仇》的后人道主义价值观
    一  后人道主义及价值观
    二  抗议式价值取向
    三  融合式价值取向
  第二节 “父亲”角色表征的嬗变
    一  “角色表征”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  “父亲形象”之多重人格
    三  “父亲形象”之后继人格
  第三节 “野蛮”到“文明”的蜕变
    ——评杰斯明·沃德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拯救骨头》
    一  社会底层的“野蛮”现实
    二  人文主义的“文明”蜕变
    三  传统艺术形式的承袭与突破
第六章  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
  第一节 从盖茨意指理论看《抹除》的黑人意指性修正
    一  盖茨的意指理论
    二  黑人的意指性修正
    三  黑人的意指性差异
  第二节 贝克“布鲁斯——方言”批评理论与“黑人性”表述
    一  “布鲁斯——方言”理论创立的内外因素
    二  “布鲁斯——方言”理论的建构
    三  “布鲁斯——方言”理论的表述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一 获奖作家及其作品
附录二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英汉对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5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