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江晓
页数:334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9567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以分析现代企业管理案例为手段,在引导分析者寻求有效管理方法、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能力。读、写、说和听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外化表现,提高学生读、写、说和听的能力,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管理能力很好的切入点。因此,该书所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提高学生读、写、说和听的能力而展开的。 该书由四篇构成,包括八章案例分析的理论叙述,100个案例和10篇案例分析实录。案例分析的理论叙述是对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技巧和规律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总结,从而为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方法论指导。100个管理案例是从众多案例中精选出来的,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内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较好地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对于国外的一些经典案例,适当也作了一些选录。这100个案例在该书中是作为规范性文本案例提供给学生学习和讨论用的,其中个别案例也可以作为书面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使用。10篇管理案例分析实录,是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习作中筛选出来的,尽管有些篇目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它具有非常强的真实性,提供给学生在学习中作为分析的范本,颇具现实价值。 该书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本颇有新意的管理学方法论新著。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既可作为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岗位培训的教科书。
本书特色
亲,该书为正版旧书,教材类一般里面部分写划笔记,外观8成新,保证内容完好无损,不影响阅读和正常使用,请放心购买哦!
温馨提示:旧书光盘MP3及小册之类均不能保证,请多理解哦!
目录
第一篇 引论篇
第一章 管理案例分析概述
第一节 管理案例和管理案例分析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 管理案例分析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节 管理案例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篇 分析指导篇
第二章 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组织
第一节 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阶段与教学计划
第二节 管理案例分析中教师的作用
第三节 管理案例分析中的案例准备
第四节 管理案例分析中学习小组的建立
第五节 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步骤
第三章 案例的选择和描述
第一节 正确选例的原则和控制方法
第二节 案例的基本要求和书面描述
第三节 有关案例的掩饰处理
第四章 规范性文本案例的学习和课堂讨论
第一节 规范性文本案例学习在管理案例分析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规范性文本案例课堂讨论的设计和组织
第三节 规范性文本案例课堂讨论的准备和参与
第五章 管理案例的研究和书面分析报告的形成
第一节 案例分析中的理论知识学习
第二节 把握正确的研究角度
第三节 调查研究获得真知灼见
第四节 正确处理材料,得出合理结论
第五节 勾画表述脉络,形成书面分析成果
第六章 管理案例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强化案例分析中创造性思维的主观条件
第三节 善于提问,善于联想
第四节 有关创造技法的介绍和启示
第七章 管理案例分析成果的口头表述
第一节 口头表述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管理案例分析成果表述的要求
第三节 克服羞怯心理
第四节 口头表述的艺术追求
第五节 口头表述的评估
第八章 讲评、总结和案例分析的良性循环
第一节 讲评和总结的基本做法及其意义
第二节 案例分析讲评的原则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节 案例讲评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篇 案例篇
第九章 管理学案例
案例9-1 双汇、春都:两种管理两种结果
案例9-2 人为本、争第一、零起点
案例9-3 科学管理造就“福特王国”
案例9-4 传奇的红色资本家哈默
案例9-5 王总到底需要什么?
案例9-6 缺少了盖茨的微软将何去何从?
案例9-7 新字化工公司的目标管理
案例9-8 康佳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案例9-9 中南油脂公司的未来发展
案例9-10 传说中的白天鹅酒店
案例9-11 简单化分权的陷阱
案例9-12 新任董事长的问题
案例9-13 企业高精度管理——“6西格玛”模式
案例9-14 华为和海尔如何“让用户决定员工工资”
案例9-15 深陷召回泥潭的丰田汽车
案例9-16 TCL的企业文化
案例9-17 美特斯邦威:温州的虚拟企业
案例9-18 “卓越服务”理念的衡量标准
案例9-19 康洁利公司的“洋”经理
案例9-20 从无人超市被大妈占领看互联网思维如何被现实击败
案例9-21 泰晶电子,人才的“合奏”
案例9-22 霍尼韦尔:打造“中国式”互联工业企业
案例9-23 成都虹明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摘要
第十章 生产运作管理案例
案例10-1 A面包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
案例10-2 一只鸟引发的“需求调研”
案例10-3 有意思的需求分析
案例10-4 主生产计划员的中午两个小时
案例10-5 宝马选址莱比锡
案例10-6 商家设计产品海尔按需制造
案例10-7 颠覆传统模式的丹桂园餐厅
案例10-8 最好的零部件是无零部件
案例10-9 石墨电极厂布局方案
案例10-10 JIT概念的起源
案例10-11 福特流水线作业的规模化生产
案例10-12 大规模定制生产
案例10-13 宝洁公司的VMI技术实施
案例10-14 武汉中百物流的联合库存管理(JMI)解决方案
案例10-15 如何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
案例10-16 走近格力系列之不近人情的质量管理
案例10-17 红星电器厂2015年生产方案的决策
案例10-18 生产信息化
案例10-19 准时制生产
案例10-20 精益生产的流程优化
案例10-21 小米公司生产管理模式
案例10-22 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演进
案例10-23 “洛轴”成功实施ERP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案例11-1 人力资源总监如何用2万元给公司带来2000万元的收益
案例11-2 前滴滴招聘总监招聘的“三板斧”
案例11-3 贾跃亭、马云、雷军这些大佬挖墙脚
案例11-4 留住人才,150年历史的雀巢是这么干的
案例11-5 腾讯与阿里的吸人秘诀
案例11-6 华为的新员工生存手册
案例11-7 像拍电影一样做培训,打造让学员满意的style
案例11-8 亚马逊等巨头的“反常识”管理
案例11-9 解决股权激励,总共分十步
案例11-10 小企业有必要推行绩效考核吗?
案例11-11 海尔决策权、用人权、薪酬权都给员工,你敢吗?
案例11-12 绩效与薪酬的凄美“婚姻”
案例11-13 人力资源部门面对员工大规模离职事件处理方法和启示
案例11-14 抱歉,我就是那个“干得好好的却选择跳槽”的疯子
案例11-15 人才管理成熟度发展出现转折点
案例11-16 看四位大佬如何用人
案例11-17 王石:公司制度可以抑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
案例11-18 下一个竞争的议题是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协同效率
案例11-19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帮助组织转型
案例11-20 即将完成工作任务时员工怀孕能顺延劳动合同吗?
第十二章 市场营销案例
案例12-1 载象抗压纸箱——来自内“芯”的抗压力
案例12-2 雨辉智能音波床垫——找到痛点,打造亮点
案例12-3 北海韵——有品类无品牌是最好的商业机会
案例12-4 大斌家串串火锅——8个月盈利1()0万元的逆袭帝
案例12-5 实体生意在逆袭!“共享工厂”来了!
案例12-6 唯品会——都是“傲娇”的品牌,“呆萌”的价格
案例12-7 年轻人更喜欢手机购物吗?“95后”可不是这样的
案例12-8 奇虎360与腾讯的著名“3Q大战”
案例12-9 为什么长租公寓很难成为一门好生意
案例12-10 知识付费时代,喜马拉雅的营销“生意经”
案例12-11 超级网红ayawawa——“我更希望我的标签是聪明”
案例12-12 移动通信运营商“三国杀”
案例12-13 中断400年的民族符号,也许开始复兴了
案例12-14 农行与喜马拉雅FM跨界合作
案例12-15 9·19社群狂欢节 :敢不敢和我们去创造三个“最”?
案例12-16 阿里妈妈:全域营销,品牌大数据营销的全域解法
案例12-17 京东与百度的“京度计划”整合数据AI智能营销
案例12-18 李嘉诚、王健林、潘石屹,他们是跑路人还是探路人?
案例12-19 微博背后最大营销集团是网红兴起的大赢家吗?
案例12-20 6次被传倒闭。“锤子”如何起死回生?
第十三章 财务管理案例
案例13-1 退休金理财计划
案例13-2 彩虹公司开发茶饮料产品预测
案例13-3 股票内在价值估计
案例13-4 公司融资方式大盘点
案例13-5 江铃汽车A、B股筹资
案例13-6 厦门路桥长期借款筹资
案例13-7 云天化股权回购
案例13-8 厦门国贸资本成本辨析
案例13-9 四川长虹的资本结构
案例13-10 用友软件派发现金股利的争议
案例13-11上海轮胎橡胶的信用管理
案例13-12 荣事达的财务成功之路
案例13-13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的流动资本管理
案例13-14 新疆德隆融资及财务风险控制的失败
第四篇 实录篇
第十四章 案例分析实录
实录14-1 何××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2 汪××等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3 刘××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4 王××等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5 张××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6 王××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7 龚××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8 刘××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9 李××同学的案例分析
实录14-10 吴××同学的案例分析
附录
附录1 《教学进度表》
附录2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表》
附录3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教学大纲
节选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 让我们对××家私集团的历史作个简单的回顾。 ××家私集团的前身是××家具厂,成立于1985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企业。由于落后的意识和管理模式,××家具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在这个时候,极富冒险精神的张厂长在借鉴广东同行经验的同时,仔细研究了中国国内家具市场的发展趋势,果断多方筹措资金,接管了××家具厂,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把所有的家当都投进去了。凭着张厂长超前的市场意识和黄牛般的勤奋,××家具厂逐渐成长壮大,不断击败或兼并竞争对手,直至发展到今天拥有固定资产1.5亿的××家私集团。 二、张董事长 张厂长在××家私集团有着绝对的权力和威望。所有的员工都对张厂长佩服不已、赞不绝口。员工们为能拥有这样一位民营企业家而感到无比自豪,在企业中总是能听见勇于奉献、以企业利益为重的种种员工事迹。 在进入新世纪后,张厂长功成身退,把他的独生子扶上了董事长的位子。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这位新任的张董事长身上发生的事。 虽然是老张厂长的儿子,张董事长以前并不是在××家私集团工作,而是独自从事电子器材方面的贸易-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事实上,张董事长进入××家私集团还不到两年时间。在他父亲的苦心指导和精心栽培下,张董事长逐渐熟悉了集团,对集团的生产、供应、销售等业务流程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老张厂长并不是糊涂人,只有时机成熟,也就是在他儿子对集团管理的各类事务能够应付自如的时候才会交班。可以说,老张厂长对独生子的培养是成功的和卓有成效的。 在接受父亲的告诫之后,张董事长从一个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发脾气的人转变成为一个能平易近人、不轻易发脾气的人,加上可能是从他父亲那里传下来的以销售为主的经营思想,他对销售点上的销售人员格外照顾、亲近有加。销售人员可以和张董事长很随便地开玩笑,每个月还会被邀请到他的家中共进晚餐。碰到张董事长心情特别好的时候,销售人员会被要求每人唱一首歌,董事长亲自更换碟片,董事长夫人则热情地招呼茶水、点心,可以说一点董事长的架子都没有。实际上,张董事长的脾气只是变好了很多而已,并不是不发脾气。如果你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去做事,就会被他训得抬不起头;要是问题严重的话,很可能你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马上被“炒鱿鱼”。 血汗钱来之不易,张董事长一贯倡导勤俭节约。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复印纸的反面不要浪费,一个办公室用一个订书机就行。在办公用品上,能不买的尽量不买。就拿复印纸来说吧,一般是用到只剩下最后一小叠的时候,他才会同意购买新的复印纸。不过,这对张董事长自己而言有些麻烦。拿每个月公司的电话费为例,他都要把财务部的报表对着电信局的发票亲自计算一遍才放心,更不用说其他的费用支出了。别认为张董事长特别小气、抠门,实际上,他有的时候特别大方。记得有这么一天,一名策划助理说了句“××家私这么大个集团,应该自己买台刻字机”,结果两个小时之后,一台名牌刻字机就出现在办公室里。张董事长对财务管理十分严格,只要是支出,尽管小到几十元钱,都需要他签字批准,否则是绝对不允许报销的。员工们都熟悉这一点,所以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必须支出的费用都要等张董事长来决定。但他经常在外活动,很少待在办公室,导致许多工作不得不延误,而延误之后又会被他狠狠地批评。 同他的父亲一样,勤奋努力、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在张董事长身上表现十分明显。许多员工都怕和他一起加班,因为晚上工作到深夜两点、次日七点起床对张董事长来说是常事。张董事长常常亲临销售第一线,查看销售情况,听取销售一线人员的意见,“不下去怎么了解市场”是他的口头禅。虽然谈不上事必躬亲,但是的确许多资料和信息都是他亲自去主动调查完成的。这点得到了销售一线人员的赞同,销售员常常自豪地说:“我们的董事长能够蹲在路边和我们一起吃三块钱的盒饭。” 了解张董事长和老张厂长的员工私下里常常把他们父子两人进行比较,都认为张董事长与他的父亲相比,差的是果断和判断力。有时候,市场部交上的一份销售计划,可能要拖上好几天才会被签字答复是否执行。也有迅速的时候,那就是趁张董事长心情好的时候递上报告比较容易获得批准。麻烦的事在后头。一个促销计划经张董事长签字批准后开始付诸实施,有可能在三天或一星期后被他中止,而且不会给出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唯一的解释是“再考虑一下”。可能是只有高中学历的缘故,张董事长对正规的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不太习惯。市场调查人员最头疼的就是这一点,在计划、报告上的数字、图表面前,张董事长最常说的一句是:“报告先放我这里,你们要多下去了解市场,不然怎么做出好方案?”接着,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置可否。 不管怎样,张董事长的所有举动都在表明,他并不是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而是想靠自己做出一番事业。 三、武汉营销公司 张董事长就职后不久,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成立武汉营销公司,并且自己兼任武汉营销公司的总经理。武汉营销公司成了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当然这也表明了张董事长对集团发展的决心。 在听取了一些企业管理咨询机构的建议后,张董事长对武汉营销公司采用了比较科学的部门设置,办公室、财务部、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产品开发部一应俱全。在几场风风火火的人才交流会上,招聘了一批经他亲自审核通过的工作人员。在近一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一个崭新的营销公司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这件事在××家私集团内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张董事长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新的管理方法、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以及武汉营销公司能做什么,等等,都成为员工心里的疑问。 对于新员工,张董事长一如既往地要求下到基层的销售点上实习、进行锻炼。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张董事长对人员的实习调动频繁。有可能一个员工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回公司上班,回到公司后又没有具体的任务,待了一天后,他又说“你还是先回到销售点上去,一定要了解市场”,使这个员工无所适从。有这样一个例子,应聘文秘的小刘下到销售点上锻炼了一个多月,同事们的反映都不错,说她肯吃苦耐劳、聪明灵活。可是小刘是应聘文秘的职位,并不是希望当销售员,在迟迟不见调回公司的消息之后,小刘忍不住问张董事长,他却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这么着急?我会有安排的。”结果,一心想成为优秀文秘的小刘不得不辞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