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是的弗格森的
页数:307页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72454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运用现代微观边际分析方法, 从单个商品生产者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微观角度, 研究了劳动创造价值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和运行规律, 并在确立价值率范畴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了价值和劳动、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制度之间的价值生产函数关系, 探讨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成本和收益关系, 揭示了实现价值产出最大化的方法选择依据。
作者简介
谭跃湘
1958年出生于湖南湘乡,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曾任中共湘潭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校长,中共湘潭市委讲师团主任。现任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巡视员、教授,系湖南省重大决策理论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论文、调研报告100多篇。个人专著和合作编著有《经济学世界的浮光掠影》《全面小康论》《直面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等。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运用现代微观边际分析方法,从单个商品生产者追求价值最化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劳动创造价值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和运行规律,并在确立价值率范畴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价值和劳动、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制度之间的价值生产函数关系,探讨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成本和收益关系,揭示了实现价值产出最化的方法选择依据,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价值率理论、短期价值生产函数理论、价值转移函数理论、长期价值生产函数理论、科学技术变动的价值效应理论、制度的价值效应理论、价值生产的成本收益理论、价值生产方法的决策理论等。由此构成了被作者称之为现代微观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框架。
目录
1崩投价值论历史演进的实践困惑
11古典经济学的先行探索
12马克思价值论的历史性飞跃
13来自实践和时代的呼唤
2崩投价值论创新的现代取向
21研究范围:直接物质生产劳动和间接非物质生产
劳动相结合
22研究主题:价值本源研究和价值形成研究相结合
23研究角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24研究方法:社会平均分析和边际分析相结合
3崩投价值论创新的理论框架
31研究对象的界定
32理论框架的设计
第2章价值和价值率
1奔壑抵谜
11价值质的规定性
12价值量的规定性
13价值形式
2奔壑德实哪诤和表现形式
21价值率
22价值率的几何图像
23价值率变动的原因
3奔壑德实睦砺酃δ
31沟通宏观和微观的思维中介
32分析价值多元函数的必要前提
33衡量微观劳动经济效益的内在尺度
第3章劳动的价值效应及其规律
1崩投及其形式
11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3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生产服务产品的劳动
14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
15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16总体劳动和个体劳动
2崩投变动的价值效应
21绝对价值及其经济边界
22相对价值及其实现条件
23配置价值的产生及路径
3崩投和闲暇的选择
31闲暇的含义和特点
32闲暇的经济价值
33劳动和闲暇的均衡
第4章生产资料的价值功能及其效应
1鄙产资料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
11劳动资料演变的形态
12劳动对象演变的趋势
13生产资料演变的原因
2鄙产资料的价值功能
21马克思肯定了生产资料的价值功能
22经济发展史证明了生产资料的价值功能
23现代知识经济离不开生产资料的价值功能
3鄙产资料价值效应的本质和实现条件
31生产资料增量的价值效应
32生产资料提质的价值效应
33生产资料配置的价值效应
34生产资料价值效应的本质
4鄙产资料价值转移的最大化方法
41生产资料价值消耗和价值转移的差异
42价值转移率及其表现形式
43价值转移最大化的条件
第5章科学技术的价值功能效应
1笨蒲Ъ际跤刖济发展密不可分
11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
12决定世界力量格局的重要因素
13现代科技发展的明显趋势
2崩投价值论中的科学技术内含
21价值质量规定中的科学技术功能
22科学技术在剩余价值形成中的功能及其现代趋势
23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增加价值量的统一
3笨蒲Ъ际踉诩壑敌纬芍械墓δ
31科学技术的价值增量功能
32科学技术的价值超额功能
33科学技术的价值扩展功能
34科学技术的价值独创功能
第6章制度的价值效应
1敝贫燃捌浔淝
11制度的本质和形式
12制度的变迁和类别
13制度变迁的原因
2敝贫鹊某杀竞姆
21制度成本的类型
22制度成本的影响因素
23制度成本的变化趋势
3敝贫鹊募壑凳找
31对制度价值收益的认识过程及其局限性
32制度价值收益的形式
33制度价值收益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4敝贫鹊木衡状态
41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均衡
42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均衡
43制度失衡及其原因
第7章劳动创造价值的方法选择及其准则
1奔壑档某杀竞褪找
11价值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12价值收益及其影响因素
13价值收益率
2钡ヒ灰素变动条件下的方法选择
21劳动要素变动的价值效应及其经济边界
22生产资料数量变动的价值效应及经济边界
23科学技术的价值效应及其经济边界
3倍嘁素变动条件下的方法选择
31规模变动的价值效应及其经济边界
32要素构成变动的价值效应及其经济边界
33多种要素优化组合的基本规则
附录
1甭凵罨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2崩投价值论创新: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有机结合
3毕执微观劳动价值论的初步构想
4敝识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