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创新劳动价值论-论超常价值

封面

作者:赵培兴著

页数:389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100911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赵培兴,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研究员。1965年,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76年,调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工作后,先后任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黑龙江省兰西县委书记、黑龙江省出版局副局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黑河行署专员、黑河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著有《论规律》(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论》(人民出版社)、《论创新劳动及其价值定位》(中央文献出版社)、《创新劳动论》(中央文献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主编《大庆“两论”起家——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中共黑龙江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创新劳动与重复劳动)——对劳动的新分类》、《关于创新劳动及其价值定位问题》、《关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批研究现实问题的文章。

相关资料

可见,从价值的广义层面来看,人类劳动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超常性,在使用价值的意义上,集中表现为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新质使用价值;在价值的意义上,集中表现为价值量超大并以潜在状态存在于新质使用价值中的超常价值;而在综合价值的意义上,则集中表现为对生产力和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领域超常发展和革命性进步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影响、意义及其成果的革命性综合价值。其中,尽管人类劳动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对于新质使用价值,只是一个来源,并非唯一来源;对于革命性综合价值,只是间接来源,并非直接来源。然而,它对于超常价值,却是其唯一的、直接的来源,或者说,超常价值的唯一的直接的来源,就是劳动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即人类的创新劳动。总之,新质使用价值、超常价值和革命性综合价值,这就是人类劳动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劳动所创造和形成的基本价值形态,或者说人类劳动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在价值形态上的基本表现。创新劳动价值论,主要就是研究价值量超大的超常价值包括超常剩余价值及其承担者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新质使用价值和它们的创造与实现所形成的革命性综合价值,以推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及其各领域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超常发展和革命性进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创新劳动价值论必将形成一条生产力和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领域实现超常发展和革命性进步的创新发展道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生产力的超常发展、社会形态的革命更替,还是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以及产业的突起、企业的跃升,无一不是自觉不自觉地实践创新劳动价值论,走创新发展道路实现的。创新劳动价值论是创新发展道路的理论支撑,创新发展道路是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实践轨迹。

本书特色

《创新劳动价值论:论超常价值》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言第一篇 超常价值的来源第一章 劳动的两种性能第一节 两种劳动性能的共性第二节 创造性第三节 模仿性第二章 劳动的创造性与价值的超常性第一节 新质使用价值第二节 超常价值第三节 革命性综合价值第二篇 超常价值的生产第三章 生产超常价值的劳动时间的个别必要性第一节 决定重复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的社会必要性第二节 决定创新成果价值量的劳动时间的个别必要性第四章 生产资料的知识性和知识性的生产资料第一节 生产资料的知识性第二节 知识性的生产资料第五章 创新产品的价值构成第六章 生产绝对超常价值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第七章 相对超常价值的形成第一节 相对超常价值的概念第二节 劳动价值率第三篇 超常价值的实现第八章 超常价值实现的多次性第一节 超常价值实现多次性的提出第二节 超常价值多次性实现的发展趋势第九章 超常价值的一次实现第一节 超常价值一次实现的界定与公式第二节 超常价值一次实现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第十章 超常价值的二次实现第一节 超常价值二次实现的界定与公式第二节 超常价值二次实现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第十一章 超常价值的承续实现第一节 超常价值承续实现的界定与公式第二节 超常价值承续实现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第四篇 超常价值的量度第十二章 超常价值的模糊量度第一节 超常价值量度的模糊理念第二节 超常价值模糊量度的公式第十三章 超常价值率第一节 超常价值率的内涵与计算第二节 超常价值率提高的规律第十四章 价格在超常价值量度中第一节 超常价值的价格运行轨迹第二节 价格的疯狂性第五篇 超常价值的分配第十五章 创新劳动者应得价值第一节 创新劳动力的生产再生产第二节 创新劳动者所得的历史考察第十六章 超常剩余价值第一节 超常剩余价值的产生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二重性理念第六篇 超常价值的使命第十七章 价值发展的历史长久性和曲折性第一节 价值发展历程的否定之否定第二节 交换价值发展的人字型曲线第十八章 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经济形态第一节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最高奋斗目标第二节 知识经济是最终完成社会主义使命的经济形态后记

节选

《创新劳动价值论:论超常价值》共六篇主要有超常价值的来源、劳动的两种性能、劳动的创造性价值与价值的超常性、超常价值的生产、生产超常价值的劳动时间的个别必要性、生产资料的知识性和知识性的生产资料、超常价值的实现、超常价值的量度等内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创新劳动价值论-论超常价值》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79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