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尹贵斌主编
页数:289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74048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史简编》共分九个章节,从远古氏族部落联盟时期到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对长达几千年间各个历史朝代中廉政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代表人物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发展历程。该书通过对这些历朝历代留下的经验和教训的梳理和总结,提炼出有助于当下中国廉政思想建设之有益因素,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在学习古代廉政思想的同时联系它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先民廉洁意识的萌芽
第一节 廉洁意识萌芽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社会背景
第二节 远古先民的廉洁意识
一、歌颂“三皇五帝”反映的先民廉洁意识
二、鞭挞贪酷反映的先民廉洁意识
第三节 远古部落首领采取的防贪措施
一、部落首领诲人律己
二、承袭原始民主推举遗风
三、确立部落用人标准
四、建立监督考核制度
五、严惩贪婪残暴
六、重视家庭教育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廉政观念的兴起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廉政观念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社会背景
四、文化背景
第二节 《诗经》中的廉洁观念
一、《国风》对清明政治的歌颂和对贪婪者的讽刺
二、《大雅》《小雅》对西周前后政治腐败的揭露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的廉政思想和制度措施
一、提出廉政思想
二、制定廉政措施
第四节 夏商周时期的廉政思想实践者
一、以德施政的商汤
二、惩治贪官的盘庚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廉政思想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
一、儒家的廉政思想
二、道家的廉政思想
三、墨家的廉政思想
四、法家的廉政思想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廉政思想和制度措施
一、提出廉政思想
二、制定廉政措施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实践者
……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廉政思想
第七章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廉政思想
第八章 明朝的廉政思想
第九章 清朝的廉政思想
节选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史简编》: 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率部落东进时,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与黄帝发生冲突,被黄帝击败。旋又与黄帝合作,共同击败蚩尤,结成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并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来。炎黄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部的骨干部分。因此,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五谷的种植,解决了民生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其次,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迈出的重大一步。炎帝神农氏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 据古史所载,炎帝神农氏除指导人民从事农耕,使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拓了古代的农业文明,为中华文明繁衍生息奠定了物质基础之外,还教给人民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对人类的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淮南子》记载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纪》载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韩非子·五蠹》说:“民食蛤,腥躁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描述了炎帝神农氏及先民们在采集活动中逐渐发现,由于误食了某些动植物会呕吐、腹疼、昏迷,甚至死亡;而吃了某些动植物,能消除或者减轻身体的一些病痛或解除吃了某些植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此外,他还亲口品尝百草,以确切辨明百草的药性,后因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不治而亡。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中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 炎帝神农氏作为一个部落首领,有着为万民的福利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为医治人间的病痛而中毒身亡,成为人们心中的“圣人”和我国历史上明君贤相爱民的典范。2.对黄帝的歌颂黄帝,姬姓,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其部落与炎帝的部落同居于西北高原,后分路东进,击败炎帝,与炎帝的部落组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传说中,黄帝是一位呕心沥血、辛勤治理国家的部落首领。在他的心目中,首领的领导力必须得到人民的认可,只有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部落之上,始终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才称得上有领导力。黄帝曾告诫自己:“余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① 传说中记载:黄帝看到人们没有衣服穿,便发明了衣裳,送给人们遮体驱寒。从此人类有了衣裳,天冷时用衣避寒,天热时用衣遮凉。 黄帝看到宽阔的河面,湖泊由于没有船只,隔断了人们彼此之间的往来与联系。便找来又粗又长的木头,把中间挖空放在水上,做成了水上的交通工具,这就是后来的舟;又找来一些小木头,精心劈削,做成了桨。从此,人们有了舟,不仅可以渡河,而且可以漂洋过海。 当时野牛野马成群结队,为害人类。黄帝就把野牛野马捉来教人们驯服、驾驭、饲养。牛马被驯服后,替人载运货物,耕耘田地,劳动力得到了解放。 由于人们吃五谷不懂得去壳,普遍消化不良。黄帝用木头制成杵,在干硬的地面挖个坑,这坑就叫臼。之后,把稻谷放进臼中,用杵来去掉谷壳谷糠。从此,人们吃上了去壳的米,体格更加健壮。 不久,黄帝又发明了弓箭。用弓箭来打猎、杀敌的威力极大,几十步之外就可以置对方于死地。黄帝的军队因此军威大振,无敌于天下。此外,黄帝还修建了很多房屋,使人们永远告别了穴居山野的原始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