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分类管理与“三化”目标
页数:273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011220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分类管理“三化”目标》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置于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视野之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总体进程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全景式分析。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分类管理“三化”目标》包括以下内容: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与经验、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议等。
作者简介
薛立强,法学博士(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任教于天津商业大学,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独著《授权体制:改革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主编《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林弋,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在人事部门、组织部门任职,长期从事干部人事政策研究制定工作,曾参与起草或主持起草多项干部人事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有深入研究,曾发表多篇论文,文章曾两次被《新华文摘》转载。著作有《公务员立法研究》(主编)等。
目录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一、基本概念
二、干部人事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一、干部“四化”——改革开放时期的人才标准
二、分类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
五、本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起步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提出
一、改革开放之初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的过程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过程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 干部“四化”方针的确定
一、干部“四化”方针确定的过程
二、干部“四化”方针的初步实施
第三节 在机构改革中废除终身制
一、废除终身制的酝酿
二、机构改革与废除终身制的实施
三、补充与评价
第四节 干部管理权限的下放
一、干部管理权限制度及其问题
二、由“下管两级”调整为“下管一级”
第五节 职称改革、干部吸收录用、干部流动等的探索和试点
一、职称改革的探索
二、干部吸收录用方式创新
三、专业人才合理流动的开展
第三章 分类管理的形成
第一节 分类管理思路的酝酿与提出
一、分类管理思路的酝酿
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论述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制定实施
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制定
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
第三节 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异军突起
一、党政领导干部的范围
二、继续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原因
三、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一、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酝酿突破
第四章 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深化改革
第一节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制定
一、《改革纲要》制定的背景
二、《改革纲要》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一、进一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二、全面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关键环节的改革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
第三节 《公务员法》颁布实施
一、制定《公务员法》的背景
二、《公务员法》的制定及其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改进之处
三、《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与配套法规的制定实施
第四节 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一、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的背景
二、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第五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一、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
二、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第五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进展
第一节 新阶段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一、新阶段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
二、《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内容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果
一、继续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
二、切实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
三、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和履职待遇
四、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第六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
一、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就的总结
二、地方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就的总结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基于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总结
第二节 当前干部人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问题的认识和总结
二、地方对干部人事管理中的问题的认识
三、学界关于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问题的探讨
四、当前干部人事管理中的问题:基于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分析
第七章 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总结
二、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总结
三、学界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总结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基于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分析
第二节 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一、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二、关于当前应推进的干部人事制度若干改革重点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节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分类管理“三化”目标》: 综合学界对政治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既是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又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首先,政治结构的科学化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政治结构的科学化,是指克服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碎片化和不合理状态,建立起组织分化、功能专门化、配置合理的政治结构。对此派伊指出,政治组织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专门化是政治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结构的分化是政治发展的三大面向之一。 其次,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既是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又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政治民主有多重内涵,既包括政治制度上的民主,如人民民主、分权制衡、选举制等;又包括政治过程上的民主,如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政治参与等。在政治发展理论中,主要关注的是后者,即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所谓政治过程的民主化,即政治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吸收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过程,实现政治参与的广泛化。关于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政治发展学者多有论述,例如尼德勒认为,衡量政治发展的两个指标之一,即是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参与程度越高,意味着政治越为发展。(派伊认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的扩张。台湾学者陈鸿瑜总结道:“无论学者们在政治发展研究中关注的具体内容如何,基本上都可以归入这两大主题之中,这其中既有对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的内涵的探讨,也有对如何走向政治民主和稳定的途径的分析设定。如果有进一步考察的话,大致说来,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发展研究比较重视政治民主,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政治发展研究偏向于政治稳定,而7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治发展研究似乎更多地强调了二者的协调发展”①。最后,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是指摒弃传统的人治状态,建立起基于法理权威的宪政及其之下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这种宪政和法规体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对此尼德勒指出,衡量政治发展的另一个指标是维持宪政完整。派伊认为,政治发展的第三个要素是政治系统的合法化和能力的增强。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发展的第三个方面是政治体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 2.“三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推进国家的政治发展。这种政治发展方式既要保持和巩固既有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又要在维持国家稳定的前提下改革既有政治体制的不合理以及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之处,使其通过自我调适更为完善。与政治发展的一般目标相一致,“三化”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追求。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追求政治体制的科学化。受到特定环境的制约,尤其是受到“文革”的严重破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政治体制的功能分化程度不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情况非常严重。没有政治体制的功能分化,就难以发挥各级各类政府机构的应有职能,因此也就谈不上整个政治体制的科学化。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恢复并完善了各级人大、政协、行政机关等机构及其职能,实行“党政分开”,强调要科学配置这些机构的应有职能,发挥这些机构的应有作用。这样一项改革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直持续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