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前星 著
页数:272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72440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特色司法话语交往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司法话语的事实性为主线,对司法话语交往和保障进行系统考量。在对司法话语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话语优长对司法话语进行多方位交叉性研究,追求论证的自洽性和可接受性。本书拓展了司法话语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司法话语场域”的概念及理论,着眼现实语境,初步探讨了关于实现司法话语的结构框架,提出了“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和“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
作者简介
朱前星,男,湖南郴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兼任浙江省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委、中共中央党校和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评议人、纳百川律师事务所注册律师。从事理论法学、党史党建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光明日报(理论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党的文献》等报纸或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点摘编)1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法律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国家(省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0余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入选省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思路和基本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尝试
第一章司法话语概述
第一节司法话语界定
一、何谓司法话语
二、司法话语主体
三、司法话语特征
第二节司法话语场域
一、何谓司法话语场域
二、司法话语场域特征
三、司法话语场域功能
第三节司法话语的系统性
一、司法话语机制
二、司法话语制度
三、司法话语机制结构
第二章司法话语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司法话语的逻辑学理据
一、逻辑学的内在基本要素
二、法律逻辑与司法话语逻辑
三、法律逻辑中的典型推理形式
四、逻辑学的司法话语功能
第二节司法话语的法哲学资源
一、主体问性理论
二、交往行为理论
三、程序正当理论
第三节司法话语的社会制度理论
一、人权理论
二、传播理论
第三章法庭域内:司法话语的交往
第一节法庭主体司法话语的基本特征
一、法官:支配与控制
二、公诉人:追诉与指令
三、律师:操纵与捍卫
四、当事人、证人:维护与抗争
五、参审的人民陪审员(专家):非职业法官
第二节法庭主体司法话语的说服修辞
一、法律修辞的含义
二、法官对当事人的说服修辞
三、律师对法官的说服修辞
四、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说服修辞
第三节法庭主体司法话语的交往机制
一、法庭主体话语交往的多维展现
二、法庭话语的交往层级
第四节司法话语的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
一、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的元素解构
二、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的实证分析及其建构
第四章法庭域外:司法话语的交往
第一节庭外主体权力话语交往机制
一、中国共产党政策与组织话语
二、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
三、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
第二节庭外主体权利话语交往机制
一、公共舆论
二、公共论坛
三、制度参与
四、组织代表
第三节司法话语的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
一、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的功能定位
二、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的实证分析及其建构
第五章司法话语的保障
第一节司法话语的主体资质保障
一、法官角色
二、检察官角色
三、律师角色
四、公民(当事人)角色
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角色
六、政法委角色
七、监察委角色
第二节司法话语的保障制度
一、言论自由保障制度
二、司法诉讼保障制度
三、司法信息技术保障制度
第三节法庭内外司法话语的互动保障
一、以商议式司法促进互动
二、司法机关的开放与畅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思路和基本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尝试
第一章司法话语概述
第一节司法话语界定
一、何谓司法话语
二、司法话语主体
三、司法话语特征
第二节司法话语场域
一、何谓司法话语场域
二、司法话语场域特征
三、司法话语场域功能
第三节司法话语的系统性
一、司法话语机制
二、司法话语制度
三、司法话语机制结构
第二章司法话语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司法话语的逻辑学理据
一、逻辑学的内在基本要素
二、法律逻辑与司法话语逻辑
三、法律逻辑中的典型推理形式
四、逻辑学的司法话语功能
第二节司法话语的法哲学资源
一、主体问性理论
二、交往行为理论
三、程序正当理论
第三节司法话语的社会制度理论
一、人权理论
二、传播理论
第三章法庭域内:司法话语的交往
第一节法庭主体司法话语的基本特征
一、法官:支配与控制
二、公诉人:追诉与指令
三、律师:操纵与捍卫
四、当事人、证人:维护与抗争
五、参审的人民陪审员(专家):非职业法官
第二节法庭主体司法话语的说服修辞
一、法律修辞的含义
二、法官对当事人的说服修辞
三、律师对法官的说服修辞
四、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说服修辞
第三节法庭主体司法话语的交往机制
一、法庭主体话语交往的多维展现
二、法庭话语的交往层级
第四节司法话语的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
一、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的元素解构
二、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的实证分析及其建构
第四章法庭域外:司法话语的交往
第一节庭外主体权力话语交往机制
一、中国共产党政策与组织话语
二、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
三、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
第二节庭外主体权利话语交往机制
一、公共舆论
二、公共论坛
三、制度参与
四、组织代表
第三节司法话语的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
一、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的功能定位
二、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的实证分析及其建构
第五章司法话语的保障
第一节司法话语的主体资质保障
一、法官角色
二、检察官角色
三、律师角色
四、公民(当事人)角色
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角色
六、政法委角色
七、监察委角色
第二节司法话语的保障制度
一、言论自由保障制度
二、司法诉讼保障制度
三、司法信息技术保障制度
第三节法庭内外司法话语的互动保障
一、以商议式司法促进互动
二、司法机关的开放与畅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