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明一
页数:192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283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编辑团队融合了生涯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心理学、自主学习理论等跨学科理论,借鉴国外领先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国内教育的教情、学情和自身丰富的生涯教育实践经验,自主研发了一套兼备理论高度和实操性的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探索能力。生涯教育不能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延伸到毕业之后、中年期和老年期,它具有终身探索的性质。当学生离开校门步入社会时,将会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激烈的竞争,更需要面对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需要掌握的是自主性的探索能力,才能应对时代的变化和职业世界的变化。本教材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生涯教育的目标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掌握选择和规划自己生涯的能力。因此,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延续之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通过多样化的职业体验活动,进一步了解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当很多职业面临消亡的同时,会涌现出众多新兴的职业。因此,学生在探索职业世界的过程中,鼓励拓展自己的视野,敢于打破传统意识和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涯规划,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教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协作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生涯探索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够更好的认识、了解他人,培养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态度,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队协作所带来的价值。本教材主张灵活运用课程。每个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起点、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时,可以从本课程体系中挑选适合本校特点的内容灵活使用。本教材注重学科渗透。生涯教育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生涯教育的理念、知识、方法等都可以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因此,生涯教育不仅是校长、班主任、德育、心理教师的事情,更是全体科目老师应该承担的职责。通过生涯教育与科目教学的融合,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度。
作者简介
李明一,指导心理学博士(在读),工商管理硕士,曾任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2011年创立“一诺世纪教育”,专注于“生涯教育”和“自主学习教育”领域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
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开创了一套完备的“生涯教育”和“自主学习”课程体系,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模式,每年面向不同学段的全科教师,开展数干人次的“生涯规划师”和“自主学习指导师”培训。曾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的论坛和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作者受聘于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北京教育学会、北京大学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等众多机构,担任专家顾问,为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本书特色
本教材的编辑团队融合了生涯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心理学、自主学习理论等跨学科理论,借鉴国外领先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国内教育的教情、学情和自身丰富的生涯教育实践经验,自主研发了一套兼备理论高度和实操性的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探索能力。生涯教育不能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延伸到毕业之后、中年期和老年期,它具有终身探索的性质。当学生离开校门步入社会时,将会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激烈的竞争,更需要面对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需要掌握的是自主性的探索能力,才能应对时代的变化和职业世界的变化。本教材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生涯教育的目标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掌握选择和规划自己生涯的能力。因此,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延续之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通过多样化的职业体验活动,进一步了解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当很多职业面临消亡的同时,会涌现出众多新兴的职业。因此,学生在探索职业世界的过程中,鼓励拓展自己的视野,敢于打破传统意识和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涯规划,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教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协作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生涯探索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够更好的认识、了解他人,培养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态度,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队协作所带来的价值。本教材主张灵活运用课程。每个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起点、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时,可以从本课程体系中挑选适合本校特点的内容灵活使用。本教材注重学科渗透。生涯教育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生涯教育的理念、知识、方法等都可以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因此,生涯教育不仅是校长、班主任、德育、心理教师的事情,更是全体科目老师应该承担的职责。通过生涯教育与科目教学的融合,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度。
目录
第一课 梦想之旅
第二课 我的性格
第三课 我的兴趣
第四课 我的能力
第五课 我的价值观
第六课 未来的我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我的家族职业树
第八课 生活中的职业与变化
第九课 探索行业和职业
第十课 技术发展与职业的变化
第十一课 我的企业家精神
第十二课 如果我创办企业
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 了解专业和学科信息
第十四课 了解大学的类型和特点
第十五课 评估专业和大学
第十六课 终身学习与生涯发展
第十七课 了解关心职业的特点
第四单元
第十八课 我的第一份工作
第十九课 我的生涯决策类型
第二十课 合理的决策方法
第二十一课 探索克服障碍的方法
第二十二课 我的生涯路径
第二十三课 制订阶段性目标
第二十四课 生涯规划的评价和调整















